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语文试卷(BT)

第一部分(1—2题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分)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wǎn()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槛前()wǎn()然

(2)“差”读chā时,在字典中有如下的释义:①不相同,不相合;②运算符号;③稍微,大体。语段中“差可似之”中“差”取的意思,由此推知“差可似之”的意思。(2分)

(3)“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一句中引号的用法属于()。(2分)

A.表示强调B.表示引用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特定称谓

(4)依照对偶规则,将下面四个字填入□□□□中构成短语,使上下文更顺畅。(2分)

窗峰当峦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①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②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③_____________付出一个汉堡的钱,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

④读书不仅仅是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更是为了生存,⑤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我们的文化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社会也将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1)语段中加点的“和”属于_____________词;第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2分)

(2)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2分)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20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句子。(6分)

(1)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传递了征人绵绵不断的乡愁;《春夜洛城闻笛》中“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勾起游子无尽的乡思;《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映照着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

(2)读古诗文之妙,在于品味不同人生体验。读《孙权劝学》,吕蒙的进步令我们学会了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即“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读《木兰诗》我们仿佛看到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4—6题。(7分)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杨花”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意思一样,都是指:______________说明此时是_______________时节。(2分)

5.请简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