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92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新人教版.doc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92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92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据某报消息,哈尔滨市冯某用22万元兑下一间制作牌匾的美术社,可是刚营业不久,环保局工作人员就来了,对冯某说,依据《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要对其罚款,并要求他对美术社进行整治,避免噪声扰民。据此完成1~3题。

1.在我国法规体系中,《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属于()

①环境保护基本法②环境保护单行法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④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2.在民事责任上,“避免噪声扰民”是()

A.赔偿损失B.排除危害

C.强制执行D.分析抽样

3.在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要求他对美术社进行整治”依据的制度是()

A.“三同时”制度

B.排污收费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下表为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回答4~5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5.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北京从一个古老的都城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并且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1)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大气质量很差。请分析在图示条件下,大气污染较重的原因。(4分)

(2)为了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北京市应采取哪些治理环境的措施?(6分)

(3)加强每个企业的环境法治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6分)

课时作业92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1~3.解析:第1题,该《条例》是针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属于专门法;该《条例》是哈尔滨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属于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第2题,“避免”是关键词,是为了避免噪声污染,在民事责任上属于“排除危害”。第3题,“整治”是关键词,说明该行为不是“收费”,不属于排污收费制度,而是限期治理制度;该美术社已经存在,不是“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重点工程、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

答案:1.C2.B3.C

4~5.解析:第4题,据材料可知,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说明了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故A项正确;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项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生态红线区,C项错误;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城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项错误。第5题,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项错误;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B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而非改变)植被类型,C项错误;据材料,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故D项正确。

答案:4.A5.D

6.解析:第(1)题,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又因国家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第(2)题,环境管理,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3)题,法律手段是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包括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通过加强企业的环境法治观念可促进环境保护。

答案:(1)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排放的废气较多;法律法规不健全。

(2)制定环保法规及规划,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程度;加强环境治理,搬迁污染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美化环境等。

(3)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企业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禁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