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6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提能训练.docVIP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6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提能训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2024·咸阳)李悝所著《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类。其中《杂法》包括惩罚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其中“逾制”旨在惩处器物用具超过规定等级。这一惩戒说明(A)

A.魏国以法律手段维护礼制

B.旧的统治方式已经被取代

C.地主阶级是法律打击对象

D.礼乐制崩溃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李悝通过制定《法经》来对“逾制”进行处罚,说明的是魏国以法律手段维护礼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旧的统治方式已经被取代”,排除B项;《法经》维护的是地主阶级利益,排除C项;材料与礼乐制崩溃无关,排除D项。

2.(2024·吉林)秦时以“不孝”为重罪,视情形可处以极刑。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就有这样的法律问答(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秦朝(D)

问:高龄老人“告人以为不孝”,提请将其处死,是否可以宽大处理?

答:不能宽宥,当立即执行。

A.注重法外施恩 B.推广社会教化

C.弘扬德治传统 D.重视人伦秩序

[解析]根据材料“秦时以‘不孝’为重罪”“告人以为不孝”“不能宽宥,当立即执行”可知,秦朝法律严惩不孝的行为,这说明秦朝重视人伦秩序,D项正确;材料体现对“不孝”行为的严惩,没有体现法外施恩,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社会教化无关,排除B项;秦朝采纳法家学派的主张,重视“法治”,“德治”属于儒家思想,排除C项。

3.(2024·陇南)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的“明德慎刑”,汉武帝以后发展为“德主刑辅”,到唐代最终确立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反映出古代“德法共治”思想(C)

A.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B.促进了儒法思想合流

C.植根于传统政治文化

D.推动了治国理念趋同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在汉唐时期继续发展,也即“德法共治”是历代王朝都秉持的治国理念,植根于传统政治文化,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德法共治”思想的发展过程,未提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排除A项;董仲舒新儒学促进了儒法思想合流,排除B项;不同朝代的治国理念受时代特征的影响,各有特点,而非趋同,排除D项。

4.(2024·厦门)下表是荆州胡家草场12号汉墓M12所出律典第一卷“目录”。由此可见,汉代(D)

简号分栏

1

2

3

4

告律

盗律

贼律

亡律

捕律

囚律

具律

复律

兴律

关市律

杂律

钱律

厩律

效律

凡十

四律

A.治国理念发生转变 B.司法实践注重律例

C.文书制度有所发展 D.重视法律治理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朝的法律条款涉及广泛,体现了汉代重视法律治理作用,D项正确;秦汉均有依法治国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律典的目录,未体现律例,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属于文书制度,排除C项。

5.秦汉的“律”“令”二者没有性质上的区别,“令”中有刑法内容,“律”中有行政制度。魏晋以后,“律”的内容开始集中于刑律,“令”则用于容纳行政法令。这表明魏晋以后(A)

A.律令体系逐渐发展 B.专制王权得以强化

C.重视法律惩戒作用 D.儒学日益融入法律

[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以后,“律”“令”逐渐区别开来,“律”集中于刑律,“令”则与行政法令相关,区别于秦汉,“律”“令”逐渐专门化、体系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代法律的发展与完善,与王权的强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律”“令”内容的变化,与法律的作用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法律吸纳儒家伦理纲常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

6.《唐律》规定:“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唐律》还规定:“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杂戏徒一年;即遇乐而听及参预吉席者,各杖一百。”这表明《唐律》(B)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具有以礼入法的特征

C.注重营造良好的家风

D.蕴含戒奢从简的主张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律对子女守丧期间的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并严惩“不孝”行为,这反映了其礼法结合的特征,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提出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对丧礼的维护,不足以说明其具有营造良好家风的作用,排除C项;“戒奢从简”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

7.北宋时,宋太祖组织群臣在前代基础上编纂《宋刑统》,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其中《户婚律》更是首创了“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婚田入务”等门类。这反映出,北宋(B)

A.依照前朝体例制定法条

B.经济发展促进律法完善

C.政府重视百姓日常生计

D.公平正义理念深入人心

[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