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9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提能训练.docVIP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9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提能训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9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C)

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 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

C.社会形势的变化 D.弥补财政的亏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重在征收人丁税,而唐代中期,均田制难以维持,则侧重征收田税,导致征税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形势的变化,C项正确;改革者的个人意愿是主观因素,不是赋税征收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从商鞅变法到唐朝中期,土地所有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弥补财政亏空并非主要原因,况且材料也体现不出当时的财政状况,排除D项。

2.汉末学者徐干在其文章《中论》中写道:“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为国之本。”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C)

A.国家治理应当注重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B.户口统计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C.赋役公平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性因素

D.统治阶层应当重振重农的治国理念

[解析]根据材料“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为国之本”可知,户籍管理是国之根本的前提,户籍影响赋役公平,说明作者认识到赋税公平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记载:凡是没户籍而占有田宅或附会他人之名而占有田宅者,皆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对于冒名占有田宅者,在政府发现以前而自首的,免除其罪并把冒名占有的田宅赐予他。汉代这一规定(B)

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有利于国家的赋役征发

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鼓励百姓如实申报户口和田宅,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征发,故B项正确;“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的做法,不能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C项;材料中汉代立户的规定针对的是已占有田宅者,并非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故排除D项。

4.下表为汉代更赋表。据此可知,汉代的以钱代役(C)

更赋类别

服役内容

代役价

“更卒”

23至50岁的男丁到本郡或京师服徭役一月

可纳钱20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

“正卒”

23至50岁的男丁在郡国服兵役一年

每月2000文

“戍卒”

23至50岁的男丁一生必须去边境屯戍一年

可以纳24000文代役

“戍边”

男子每年须戍边三日

可纳钱300文代役

A.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有利于当时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D.减少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代采取了以钱代役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以钱代役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当时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没有改变,排除B项;以钱代役不会抑制腐败和土地兼并,排除D项。

5.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推行“输籍之法”:由中央制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各州县官长以此核定每户的征课并载入定簿,“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这表明,输籍法(C)

A.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

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

C.有利于防止地方官营私舞弊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解析]材料说明,中央确定户等划分标准及相应的赋役,地方以此核定各户的等级并载入簿册,这有利于保证赋役征发,也使得地方官吏不能“走弄出没”即随意征派和勒索,故C项正确;这不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没有改变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这也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故A、B、D三项错误。

6.下表是根据唐朝杜佑编撰的《通典》整理的唐前中期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

唐历

公历

户数

口数

纳税人口数

玄宗天宝

十四载

755年

8914081

52909309

8208321

肃宗乾元三年

760年

1933134

14619587

2370799

A.土地制度的破坏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巨变 D.征税标准的变化

[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国家控制的户口数量骤减,且纳税人口数所占比例较低,虽然这其中有安史之乱及唐控制区域减少等因素影响,但主要原因却是国有土地减少,土地兼并盛行等使均田制遭到破坏,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再推行下去,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不一定会导致唐代中央政府所控制的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发生如此巨变,排除B项;唐代前中期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巨变,排除C项;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人头税为主过渡到以资产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