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卷十二痰饮咳嗽.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匮要略》卷十二痰饮咳嗽

卷十二痰饮咳嗽1.概述①命名。②病理产物。③致病因素痰饮

(广义):泛指饮邪为患的一类疾病,四饮的总称(痰饮、悬饮、溢

饮、支饮)。痰饮(狭义):指饮邪停留心下(胃)、肠所致的疾

病。外湿:少量的水份,沾着于肌肉、关节间。(微发其汗)

饮病:一定量的比较清稀的水液,停聚于人体局部。(当以温药和之)

水气病:大量的更为清稀的水液,泛溢于人体的四肢、肌肤。(腰以

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留饮:留而不去。

伏饮:潜伏不出。(留饮、伏饮部位深,病程长,病势重,一般的

药物难以攻出,留饮分属四饮之中,而伏饮属于支饮的一个类型。)

微饮:狭义痰饮的轻证。肺饮:支饮的轻证。原文第一条问曰:

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第

二条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

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

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原文分析:脾运失司,不能化生精

微。狭义痰饮:心下(胃)、肠,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痰饮。悬饮:胁下(胸胁),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悬饮。

(气机:肝、肺气机失和)。溢饮:四肢肌肤(周身肌表),四肢

肿,身体疼重,无汗——溢饮。支饮:胸、肺,咳逆倚息,气短不

得卧,其形如肿(水气上逆)——支饮。第三条水在心,心下坚筑,

短气,恶水不欲食。第四条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第五条水在脾,

少气,身重。第六条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第七条水在肾,心

下悸。原文分析:水在五脏的证状。心:心下坚——胸胁支满,

筑——悸(心悸),痰饮。肺:吐涎沫,欲饮水——支饮。欲饮水

——津不上承,津液不布。脾:少气,身重——溢饮。肝:胁下

支满,嚏而痛——悬饮。肾:水在肾,心下悸——痰饮。第八条夫

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原文分析:背寒冷如掌大——腧

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流入之所,背寒冷表示阳气不达,不能

舒展。第九条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盘,咳嗽则辄已。原文分析:痛

引缺盘——肝胆循行部位(悬饮中的留饮)。第十条胸中有留饮,其

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原文分析:支饮中的留

饮。短气而渴——肺气不利,气不布津。四肢历节痛——溢饮的

留饮。四饮的留饮——脉沉。第十一条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

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原文

分析:外寒引动内饮。寒哮,治疗:小青龙汤(外寒里饮),葶苈大

枣汤(泻肺),苓桂术甘汤(治本)。第十二条夫病人饮水多,必暴

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

也,皆大下后虚,脉偏弦者,饮也。原文分析:饮水多,食少饮多

——脾运失司,有素体中阳不足(食少),运化水湿失司(饮多)。

甚则悸,微则短气——饮停心下。脉偏弦,脉双弦——痰饮的主脉

象。第十三条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第十四条支饮亦喘而不能卧,

加短气,其脉平也。原文分析:苦——病重之意。脉不弦,脉平,

病轻或病缓期。第十五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原文分析: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