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1.掌握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概念

2.掌握DIC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功能代谢变

化(临床表现)。

3.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4.了解DIC的分期和分型。

5.了解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爆发性流脑;;讲授内容;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概念;致

子;DIC的本质是什么?;血凝状态的时相性变化;DIC时凝血与抗凝的变化过程;内凝系统;纤溶酶原;讲授内容;类型;DIC的发病机制;凝血;血管;Ⅹ?Ⅹa;Ⅻ;Ⅸ;

生理性抗凝系统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类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FⅩa-TFPI-FⅦa-TF

四合体,抑制FⅩa和FⅦa的活性。

蛋白酶类: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S系统,灭活

FⅤa,FⅧa。

;纤溶系统;DIC的发病机制;;(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损伤的VEC释放TF,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VEC损伤时,抗凝作用降低

产生tPA、uPA减少,纤溶活性降低;

NO、PGI2、ADP酶产生减少,PLT粘附聚集.

;酶性激活;(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RBC大量损伤的原因:异型输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四)其它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DIC发生机制;组织损伤;讲授内容;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妊娠

①、妊娠3周开始孕妇血液中血小板及凝

血因子增多;而抗凝物质降低;

②、胎盘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增多。;2、酸中毒

①血液PH降低,使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升高;

②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

③血小板聚集性加强,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五、不适当地应用纤溶抑制剂;讲授内容;血凝状态的时相性变化;DIC的分期和分型;二、分型

;(二)按代偿情况分型

;讲授内容;DIC的临床表现;(一)表现:

出血常为DIC患者最初的表现。如皮肤瘀斑,紫癜,呕血,黑便,咯血、血尿、牙龈出血、鼻出血及阴道出血等。;(二)机制:

1、凝血物质被消耗

2、纤溶系统亢进

作用:降解纤维蛋白

水解凝血酶、凝血因子

3、FDP的形成

作用:①FDP片段有抗凝血作用

②多数片段可与血小板膜结合→血小板

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血栓形成↓;(三)检查FDP片段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1.“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DIC患者呈阳性反应

2.D一二聚体检查

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二)休克;●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

●血管活性物质↑→通透性↑

●出血

●脏器功能↓

●FDP的作用;;性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

临床表现:除具有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其外周血

涂片中可见裂体细胞(盔形、星形、新

月形等)

机制:1、DIC→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红细胞

被切割→红细胞碎片

2、内毒素→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脆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图DIC时红细胞挂在纤维蛋白丝上

(扫描电镜图,左?2000,右?5200);讲授内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的防治;病例;课后练习;填空题;单选题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