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以前的语文[65].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岁以前的语文

12岁以前的语文

——写给老师和家长的话

问题的提出

先从故事说起吧。

某大学教授给大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教授从讲

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大石块的大烧杯问学生:“请问烧杯装满

了没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装满了。教授未作评价,

伸手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小石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

后把小石子“哗哗地全倒进了大烧杯里。教授又问:“烧杯

装满了没有?”学生们有的说“装满了”,有的说“没装

满”。教授仍未作评价,伸手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细沙子

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沙子“沙沙地倒人大烧杯里.教

授笑着问:“烧杯装满了没有?学生们没有声音了,他们不

敢再轻率地回答.教授微笑着又从讲台下端出一杯水,高高

举起,然后把水慢慢地倒人了大烧杯里。实验结束,教授正

式发问:“请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看

似满的东西其实没有满。”也有的学生回答:“人就如同这个

烧杯,说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授接着再问:“假如我的

大烧杯里先装满沙子或者水,请问大石块还能放进去吗?”

这个问题如当头棒喝,促我思考:基础教育、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的大石块是什么呢?现在语文教科书里选用

1/1313

12岁以前的语文

的一篇篇白话文是语文教育的大石块吗?假如不是,那什么

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大石块呢?“大石块”的故事促使我对12

岁以前的语文应该教什么产生了反思,在学生的童年期该为

他们播下什么种子实在是太重要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啊!我们现在种的是什么呢?

12岁以前人的智力发展特点是什么?根据心理学家的

研究,12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少年之记,如石

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人

是自然之子,人之成长也如四季之转换.12岁之前如自然之

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的学习的春天是记忆的季节、

是积累的季节。12岁之后如自然之夏秋,夏天是生长的季

节,是人的理解力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在1

2岁之后的学习应侧重理解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发展特点

促使我反思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问题,反思我们到底该怎么

教语文?是重记忆,重积累?还是重分析,重理解?这可是

遵循人之智力发展规律的大问题啊。

过去的老师是怎么教语文的呢?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

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

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

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

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朱自清先生也多次在文章

中谈到背诵的重要性:“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

2/13

12岁以前的语文

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但能领

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

粹的语言,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习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综合,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中国的国学大师、

文学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呢?可以这样表述:无一例外地在童

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

鲁迅从小背下《纲鉴》;辜鸿铭背下37部莎士比亚原著作品、

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

过去的成功经验难道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没有启示吗?难道我

们要把自己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精

文档评论(0)

kxg5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