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现状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禁烟是世界性的趋势,而我国是烟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禁烟任务十分艰巨,在现代社会中,吸烟者的吸烟自由与被动吸烟者的生命健康权存在冲突,家庭等非公共场所中产生的矛盾可妥善处理,但是在公共场所中发生的相关冲突则应诉诸公权力的干预。各个国家及地区已经普遍建立公共场所禁烟制度,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相关立法堪为大陆立法借鉴。比较两岸三地立法,公共场所的界定是控烟的关键,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控烟的重要保障,处罚机制的设计是控烟有效实施的基础。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吸烟有害健康,口号深入人心,但公共场所禁烟却收效甚微。总体来看,国内公共场所室内烟草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污染水平在不同类型公共场所间存在较大差异,医院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交通工具等候室、餐馆、娱乐场所等污染较为严重,一些地区禁烟场所内的烟草烟雾污染水平明显低于非禁烟场所,但在大部分地区,即使在禁烟场所,吸烟现象仍较为普遍,且总体劝阻率低下。因此,作者对公共场所禁烟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公共场所禁烟难的原因及其相应建议。

关键词:禁烟立法;公共场所;问题;分析;政策建议

第1章绪论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017年12月4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每年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20万人,平均每天超过3000人,烟草使用是首要的可预防的死因。调查显示,我国共计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公共场所是发生二手烟暴漏最为严重的地方,其中餐厅最高,达88.5%,其次是政府办公楼,为58.4%,医疗机构、学校和公共交通工具情况稍好,但也远未做到完全无烟。因此,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迫在眉睫。

早在2011年2月14日,卫生部修订并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从5月1日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通道;,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这些措施都表明了我国政府推行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决心。但在实施一个月之后,结果并不乐观,许多顽固烟民视公共场所禁烟标志形同虚设。

禁烟令的推出,肯定会遭到部分香烟制造、流通企业和部分烟民的反对抵制,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苍穹之下,天同覆,地同载,同我们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关系,因为禁烟令的推出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公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天时系统和国运,尤其经济都有极大的影响!

1.2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状况调查:在黑龙江、山东、甘肃、新疆4个项目合作省分别选择齐齐哈尔市、东营市、天水市和乌鲁木齐市为调研城市,开展对部分住宿、餐饮场所控烟状况调查工作。从调研城市市区的住宿和餐饮场所中,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法,各市抽取至少100家住宿场所和100家餐饮场所开展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在每个调研城市所选调查场所单位中,选取住宿场所、餐饮场所的经营业主各5名,服务人员各5名;选取住宿场所、餐饮场所各20家,每家至少选5名顾客进行访谈。

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住宿、餐饮场所吸烟状况、禁烟规定执行情况、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顾客对禁烟规定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开展调查,了解住宿、餐饮场所吸烟现状、禁烟规定执行情况,分析禁烟规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国内外的禁烟工作经验及相关法规规章的学习,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研究建立我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监管工作模式。

1.3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本文研究公共场所禁烟问题,基本上是一个无人深入和系统研究过的选题,因此,本文在选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第一,选题的创新。控制烟草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关于政府控制烟草消费的研究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课题。在众多控烟政策中,国内外对控制烟草消费的税收政策研究一直是重点,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研究较少,国内对于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经济学研究几乎是空白的。

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通过比较纠正负外部性的不同方法,在理论方面分析了公共场所禁烟的合理性,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可行性。实证分析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演变、控烟效果及其原因,对我国的公共场所禁烟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三,研究结论的创新。实证分析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政策,发现我国教育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既有政策存在立法缺失、执法队伍缺乏、执行不力等不足,也于我国的社会文化及烟草专卖体制下的利益扭曲有关。所以为了长期、整体的国家利益,必须健全公共场所禁烟法规,建立专职控烟执法队伍,倡导良好的禁烟氛围,政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控烟纳入战略规划。

本文虽对公共场所禁烟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但由于公共场所禁烟情况量化的难度、吸烟率和吸烟外部成本数据获得的困难,未能对

文档评论(0)

zhs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