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pdf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翻译赏析1

西江月·世事古诗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翻译/译文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

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

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

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

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

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

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

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赏析/鉴赏

诗词联想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

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

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

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

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

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

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

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

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

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

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

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

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

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

“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

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

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

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

之情,所以,“人生几度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

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

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

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

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

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

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

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

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

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

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

太多,而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

“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

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

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

州,中秋夜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