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大纲生成的简短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演进”与“革命”》1学术介绍与价值导向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主要现象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田氏取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变化2分析与演变趋势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趋势,揭示其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3商贾思想与改革背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本书的第二课,上承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殷商之制,下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秦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助于理解中国如何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走向延续千年的“统一多民族封建”体制。本课分为四个子目,分别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状况,多角度呈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学情分析】

由于授课对象为高一的新生,他们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普遍适应了当下多媒体教学的环境。

对于本课内容,虽然他们在初中已经有所涉猎,但是还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核心素养】

1、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能够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描述田氏取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

2、阅读史料,能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加深民族认同感与家国情怀。

3、总结史料,描述春秋战国经济重大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变法的推动作用,得出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的唯物史观认识。

4、罗列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背景、具体措施、历史作用),简单了解其他国家代表性变法,对这一时期“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有所把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与背景以及影响

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难点: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新课导入】

闻一多先生在《五四断想》中写道,“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

请同学们据此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发面的“演化”或“革命”是怎么样的?这种“演化”或“革命”是否具有必然性?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我们下面的课程学习之中。

【新课讲解】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篇章一:观图觅迹一一识转型

展示图示:时空轴

春秋战国前承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后继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因此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春秋主要表现为奴隶制的瓦解,战国主要表现为封建制的形成。新旧社会的更替反映在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

展示图示:社会转型

政治上的大动荡、大变革,经济上的大发展,思想上的大争鸣,民族关系上的大融合,都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代第一次社会转型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社会变革。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篇章二循表理脉——叙发展

展示图片:西周分封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问: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局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政局: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君臣易位一一礼崩乐坏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的局面表明不旧的统治秩序日趋瓦解。

展示图片:礼乐征伐

间: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瓦解——制度弊端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已然崩溃,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趋激烈。

展示材料:《左传》、《资治通鉴》

(前707年),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左传》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史称“三家分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问题:上述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阶级: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贵族政治弊端综合上述史料,结合史实说明大动荡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根本原因: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出现;

重要原因:王室衰微,贵族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

制度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弊端凸显(独立性强)

频繁的战争和人口迁徙让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交流,长期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增强了各族人民同源共祖的认同感。

展示史料

史料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战争可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使国家走向统一,从这一方面来说,战争具有积极性。春秋时期便处于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当时,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但我们应该看到,战争的积极意义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

问:上述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民族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