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复习-----明代诗文.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明代诗文明代诗文发展的总倾向明代诗文与唐宋诗文比较,处于一种衰落状态。人们常说:“好诗都被唐人作尽”。明代的作家作品数量超过唐诗,朱彝尊的《明诗综》收集的诗人三千四百多人,质量差了。一方面,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不如唐代,另一方面,艺术上缺乏创新精神。因袭前人的东西太多。明人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又不是学秦汉散文的风骨,学盛唐诗人的情韵,而是模拟剽窃成风。作品没有像宋人一样开辟一个新天地,又不是为情而作,没有什么成就。明代人屠隆说:“称明之诗,则不患不雅,患于太袭;不患其无辞藻,而患其鲜自得也。”指出了明代诗文的弱点。明代没有大诗文家(归有光、高启),成就不高。原因:第一,受八股文的影响。明代276年,文人的精力都放在八股文上面。第二,新的文艺样式勃兴,取代了传统诗文的正宗地位。明代市民阶层扩大,俗文学样式兴盛。戏曲、小说是当时最有市场的文学样式,容量大,通俗易懂,既有欣赏性又有趣味性。第三,拟古主义思潮的影响。前、后七子,提倡模拟古人,主导文坛一百多年。第四,文字狱的影响。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忌讳很多。读书人步步小心。明代前期诗文(第三章)《明史·文苑传》:“明初文学之士”,“高、杨、张、徐、刘基、袁凯以诗著”。吴中四杰:“高、杨。张。徐”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明初三大家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一生只活了39岁,像一颗流星划过元末明初文坛的长空,迅即陨落。(唐代王勃28岁,李贺27岁,清代黄景仁34岁)。高启死得特为悲惨,遭腰斩的酷刑。明朝开国后,他被征诏,他的内心是拒征的,他一直有一种忧惧感,危机感。1370年他辞官。明太祖本来想重用他,不料遭到拒绝,因此对他的引退极为不满,隐忍地放他去了。这时已种下了他的死因。他离开了朝廷,恢复了旧日自由自在的生活,高启感到极大的满足,后为好友、苏州知府魏观的苏州新衙署写上梁文,惹怒朱元璋,把他腰斩于市。高适的诗歌,“出语无尘俗气,清新俊逸,若天授之然者。”《独庵集序》是他重要的诗论文章。他的诗文共有二千多篇,收集在《高太史大全集》。诗众体皆备,兼乎众长。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反映当时战乱生活。写景抒怀,才情奔放。《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恃才傲物,承太白遗风。《青丘子歌》大多模仿前人作品,因为死得太早,还没能融铸变化,自成一家。实开仿古之风。宋濂(1310—1381),浙江浦江人。年少家贫,从小即以神童著称。为人好学。《送东阳马生序》。不慕富贵,以读书为乐。朱元璋征方国珍时,聘请他担任秘书工作。后来成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官到翰林学士承旨。后来当了朱标的老师。后来告老还乡,不问政事,专心隐居,却由于胡惟庸谋发案发,宋濂的长孙宋慎被牵连在内,罪名不轻,被杀头,叔父宋遂被杀,宋濂是他的祖父也得杀头。宋濂以71岁的高龄被抓,朱元璋欲杀宋濂,后得马后营救,才免一死。《明史·马后传》,马后为宋濂说情:“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且以礼全始终,何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朱元璋不理睬她的话。马后陪朱元璋吃饭时,有意不吃荤食,明太祖奇怪,问她原因。马后答道:“妾为先生作福事也。”明太祖听了不觉动了点恻隐之心,赦免了死罪,流放茂州,在路上去世。(一说在茂州去世)《宋学士文集》。他的诗气魄豪放,精神充沛,浩瀚流转,有长河奔腾转斩不可遏之势。宋濂长于散文,他说:“为文必在养气,气与天地同,苟能充之,则可配序三灵,管摄万汇,不然则一介之小夫尔。”他留存了一千多篇散文,他的散文作品多道学气,这与他的身份有关。记人的作品注意生活基础与文学技巧,具有文学性。《秦士录》、《王冕传》、《记李歌》,对邓弼的英雄非凡、王冕的高洁孤傲、李歌生长倡门而不失人格尊严都进行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写景散文如《环翠亭记》文字简洁明畅,把清晨雨后之景写得十分优美。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他在元朝做过官,后辞官隐居。朱元璋打方国珍时,被请出来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后人把他说成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军事家,但他的成就与思想意识都没有诸葛亮高。建国后,他当了御史中丞,后辞职归家。后被毒死。《明史》本传称刘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郁离子》便是刘基在元末弃官归田后躲在山中所写的一部寓言散文集。徐一夔《郁离子序》:“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刘基诗文兼长,诗文与其他作品都收集在《诚意伯文集》,有文220篇,诗1184首。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