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pptxVIP

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pptx

  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二版)

主编陈慧;第一章小学科学活动与创新教育

第一节青少年科学活动与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创新思维概要

第三节创造技法基础

?;本章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创新素质的重要时期,科学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创新素质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指导小学科学活动,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

关键概念

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造技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就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旨在培养创新人才,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渗透每一门课程,而科学活动则是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极为重要的途径。;第一节青少年科学活动与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创造与创新

创造是个体和群体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信息),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的活动。或者说,创造就是人们为了实现开发出前所未有的独创性成果的目标,借助由灵感激发的高智能劳动,产生新社会价值的活动。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在精神和物质领域“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国内外学者对创造也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如何在学术上给创造下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到目前还是莫衷一是。但是,在对创造的不同理解中存在着两个共同因素:“新颖性”和“适用性”。“新颖性”一是指独特性;二是指超越性和突破性,即超越已达到的水平,突破已有成果;三是指前瞻性和预期性,超越现实,预测未来,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适用性”即真理性和价值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有益于社会或个体、群体的进步和发展,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创新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我们习惯上把学者们提出的经济范畴的创新称为狭义的创新,而广义的创新指的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自己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借以改善自身生产和生活的活动。具体来说,创新是指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局部进行变革,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新成果的智力活动过程。

?

创造(creation)和创新(innovation)都来自拉丁文。“creation”最初的拉丁文本义是“种植”和“生长”,意味着从无到有;可见,创造比较强调从无到有、产生新东西,侧重物化成果;创新强调破旧立新,侧重变革过程。创新的成果并不一定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出现或与新的方式结合也是创新;创新的成果也不一定是一件物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二、创新素质的构成要素

?创新素质可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认识和迁移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评价决策能力、组织交往能力等,具有创新思维,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创造技法尤为重要。

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不满足现状的心理、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敢于怀疑以及具有远见胆识等。?

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坚忍顽强的性格,等等。

?

;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是某个阶段教育就能实现的,而是各个阶段的教育影响所形成的接力效应。

科学技术发展过程表明,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生发性,往往一个知识可生发创新出若干新技术,而技术具有突变性和创新性,并且技术的创新要比新知识的生成速度快得多。“知识爆炸”更多地体现为“技术爆炸”,并且是在知识点上的裂变。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决定了他们尚不具备否定旧事物、创建新事物的能力,其创新不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新”,而更可能达到的是对事物内涵外延“潜台词”的求索、应变与扩散想象,不受一方定式的桎梏,不拘于某一答案,是一种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发现与创造。因此,小学阶段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应当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这里所说的创新素质,不是指一个人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而是指日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原初的个性品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思维,包括联想、想象、发散与集中思维等;二是创新个性,包括好奇心、兴趣与动机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9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一线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1日上传了副教授、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