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2023·聊城)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

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

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

3.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

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4.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5.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6.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7.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

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

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

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

8.下表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官僚家庭

184人

平民家庭

417人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9.(2023·菏泽B)《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

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10.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

C.分化事权 D.重视法治

二、综合题

11.(2023·北京西城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

道德生活史》

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领域?据材料二分析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