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2.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3.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4.《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A.淮海战役胜利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后

5.(2023·辽宁本溪)刘伯承致电中央军委,就某一战役提出战略方针:“蒋军重兵守徐州,其补给只一津浦线……陈(毅)邓(小平)主力似应力求截断徐宿间铁路,隔断孙(元良)兵团会兵徐州之形势。”该军事行动为()

A.徐州会战 B.平津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6.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战略决战节节胜利

B.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顺利渡江占领南京

7.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8.(2023·北京昌平)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有关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写()

A.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B.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国共两党北平和谈

9.(2023·北京西城)下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10.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军

C.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D.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二、综合题

11.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面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等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

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