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娘子与美杜莎文学形象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八)。《西湖三塔记》(出自明人洪楩编版《清平山堂话本》一张静静,《白蛇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内涵》,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张敏,《浅析东西方文明之社形象比较》,今日南国,2008《东西方蛇文化之比较》吴立莉、杨继玲合著《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第18卷第2期《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范立舟《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0月第15卷第4期《祖先的声音》李汉平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比较故事学论考》,刘守华,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5谢谢第八组爆破小队:赵子羊、赵璇、邹珊、张艺山突击小队:张秋敏、张楠、张佩、郑文童狙击小队:张俊洲、张晓峰、周易昇、赵胤植参用文本白娘子参看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出自明人洪楩编版《清平山堂话本》卷一。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八)。唐宋时期:作为蛇妖,以色惑人,以色害人//《白蛇记》《清平山堂话本》宋元时期:这个时期的白娘子形象转变还不够彻底,她是半人半妖,蛇形蛇性的形象时隐时现,同时又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冯梦龙《警世通言》清代乾隆年间:崭新、美丽、内外和谐具有典型妇女善良、多情美德的蛇仙,更有人情味。//《雷峰塔传奇》美杜莎(1)古希腊神话:因美貌招雅典娜嫉妒而被变成满头蛇发、浑身铜鳞、口生巨齿、长着翅膀和利爪的女妖。她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因为与海神波塞冬私自约会,更广泛流传的传说是波塞冬被美杜莎的美貌所吸引在雅典娜神庙里将其强奸。雅典娜震怒但由于不能惩罚波塞冬,于是便将美杜莎的头发变成毒蛇,并施以诅咒,任何直望美杜莎双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像,她因此成了面目丑陋的怪物。后被珀耳修斯取下首级,献给雅典娜,雅典娜将美杜莎的头嵌在神盾埃癸斯的中央。(2)公元前600年至文艺复兴前期:被神话出了一种辟邪守护的意义,起到了一种护身符的作用,有了“图腾崇拜”的韵味。(3)文艺复兴时期:成为战胜魔鬼、表达邪恶与黑暗的牺牲品,彻底沦为反面人物研究问题白娘子和美杜莎是普遍为人所知的两个女妖形象。二者最初都是民间集体创作的形象,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各被赋予了不同的人格特征。涉及两者的故事也具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某种人物形象的不同的情感态度,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人格理想、道德伦理之间的微妙差异。除此之外,二者背后所涉及的宗教色彩(基督教和佛教)和中西对女性的态度也是对这二者进行研究时需要重视的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演变过程,这种过程说明的问题,其中的共同之处和代表异质文化的差异之处的体现及其原因就是我们所希望得出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平行研究超文学研究平行研究4.美杜莎和白娘子不同的结局也是中西方不同文化意识的一种体现,中国人喜欢的是大团圆的结局,而西方大多喜欢的以悲剧收场。1.从形象上看,她们都是蛇与人的共同体。但是白娘子是善的代表,外在也是美丽而纯洁的,而美杜莎是邪恶与死亡的代表,她的外形是丑恶的。2.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却有同以蛇妖的身份存在的美杜莎和白娘子,发现人们在不同时代对蛇的神话原型的理解是不同的,中西方对蛇的看法也是不近相同的。3.美杜莎和白娘子的形象跟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变化,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中发现中西方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形象,从而分析当时社会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权利。超文学研究民俗学——图腾宗教学——佛教与基督教中西方蛇的象征意义情欲诱惑死亡长寿、生殖医药富饶、权势与财富幸运、吉祥、神圣小结:蛇是情爱特别是女子情爱的象征,柔软、缠绵、怨毒、执着。蛇女是一个没有定型的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它承担了作为理智情感冲突中一方面的形象符号,具备了强大的时空穿透力。美杜莎:(1)宗教的禁欲主张(2)强调宗教的说教势力,教诲人们不要成为宗教的反叛者,忽视宗教的职责白娘子:(1)宣扬佛法(2)宣扬道教(3)佛教禅律二宗派之争(4)宣扬儒、释、道宗教象征可比性情节是作家对人物行为及事件进程的文学描述。在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核心要素是人物形象···情节的比较研究适合于集体性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文学,但不太适合于个体作家的作品。···一般而论,群体作品具有趋同倾向,而作家的作品具有尚异倾向。——From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P165.)因此,我们对于形象的把握主要源自美杜莎和白娘子两者的原始形象与故事情节。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