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气候变化电视电话会议文字材料0122.docVIP

辽宁-气候变化电视电话会议文字材料012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气候变化电视电话会议文字材料0122.doc

加强气候变化业务规范建设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 辽宁省气象局 (二O一O年一月) 2009年,我局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对外认真履行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对内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建设、业务科研团队建设、气候变化业务系统建设以及业务规范建设。现将业务规范建设和应用情况交流汇报如下。 一、规范建设的必要性 气候变化事实检测和影响评估业务规范建设是做好应对气候变化检测和评估工作的基础,是确保对外发布数据和产品统一性、权威性的前提。在检测和评估中,如果所选取的台站不同、所用资料年限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和结论。为此省气象局组织制定了《辽宁省气候变化事实检测及影响评估业务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今后的检测和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规范的内容 为规范全省气候变化事实检测及影响评估业务,确保气候变化事实检测及影响评估业务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我局组织制定的《规范》包括了物候期、冻土深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年日照时数、作物种植带移动和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霾天气的统计方法、碳收支评估方法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方法。每一个方法中均规定了选取资料的站点、所用资料的年限和计算方法等。如物候期的计算方法如下: 选取时间序列长(1981~2007年)且连续性好的站点进行计算。 1.选取的植物:木本植物榆树和旱柳 2.选取的站点: 榆树站点(7个):开原、朝阳县、叶柏寿、辽中、新民、新宾、建昌县 旱柳站点(10个):彰武县、阜新县、新城子、开原、黑山、灯塔、本溪、绥中、岫岩、宽甸 3.评价的主要时期:展叶期-盛期、开花期-始期、果实成熟期、叶变色期-全变期、落叶期-始期 4.计算方法(略) 三、《规范》的应用 (一)为编制《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我局依据《规范》,开展了事实检测和评估工作,大量数据和结论引入《实施方案》中。如:近50年来,全省年均气温升高1.4℃,是我国增温最快的地区之一;作物带在水平方向上北移150公里;小麦北界北移250公里;季冻土期缩短,冻土层变薄,近50年最大冻土深度缩减了23厘米等。 《实施方案》出台后,《新华网》和《辽沈晚报》分别以“辽宁成为我国增温最快的地区之一”、“50年间辽宁气温升高1.4度导致极端天气增多”为题进行了宣传。 (二)应用于气候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评价 依据“碳收支评估方法”,首次对全省森林固碳量进行分析评价,编写了《辽宁省历年森林固碳评价报告》。报告指出,近50年(1961~2008年),辽宁省森林固碳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008年固定的总二氧化碳量达到8390万吨,为1961年的2.8倍。此评价报告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分别以“辽宁森林固碳量逐年增加 一年能装下40万节车皮”和“减缓气候变化 辽宁森林固碳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应用于气候变化对城市大气环境(灰霾天气)的影响评价 依据“霾天气统计方法”和“热岛强度计算方法”,编写了《扩大城市规模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绿化面积 减少灰霾天气》。分析了沈阳灰霾天气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扩大城市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绿化面积,减少灰霾天气等6条建议,得到省长陈政高的批示。 (四)应用于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生产的影响评价 依据“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方法”,联合东北三省气象部门编制了《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报告》,得到郑国光局长的批示。提出的东北玉米生产的四条适应对策刊登在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刊物上。 (五)应用于气候变化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依据“作物种植带移动计算方法”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1.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增加,≥10℃积温带北移东扩。1971年以来,东北地区≥10℃积温增加了262.8 ℃。积温带向东北移动200 ~300公里。北部和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 2. 东北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东北地区湿润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湿润区缩小,有变干趋势。2001~2008年水分亏缺严重区扩大到辽宁的60%地区及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1991~2008年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减少14.3毫米。2001~2008年参考蒸散量增加趋势明显,其中辽宁上升幅度最大,为104毫米。 3. 东北地区无霜期延长,霜冻灾害几率降低。初霜冻日期呈逐年推迟趋势。1961~2008年间,初霜日延后7~9天,无霜期延长了14~21天。辽宁霜冻次数平均减少0.22天,吉林减少1.66天,黑龙江减少2.64天。 4.东北地区低温冷害进入低发期,危害减弱。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