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一级预防在中国_方全.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D一级预防在中国 北京协和医院 方全 2009年长城会 死亡原因分析(美国) 心脏性猝死(美国)特点: 高发生、低存活、难复苏 每年心脏性猝死而死亡的人数至少335,000 仅5-10% 发生第一次猝死的患者存活 大概有2/3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院外。 心脏性猝死(中国)特点: 相对少、绝对多、复苏更难 每年发生SCA约54万(美国约45万) 院外复苏不普及(近年来开始安置AED) 2007年ICD植入不足700例(美国约20万) ICD一级预防寥寥无几 ICD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的价值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ICD主要的二级预防临床试验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ICD对比试验 (AVID): Antiarrhythmics Vs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s 与胺碘酮、Holter/EP引导下使用施太可比较 汉堡心脏骤停研究 (CASH): Cardiac Arrest Study Hamburg 比较ICD与胺碘酮、美多洛尔、悦复隆 加拿大ICD研究 (CIDS): Canadi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Study 胺碘酮与ICD比较 SCA二级预防重要临床试验 心脏骤停复苏者,此由非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室颤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引起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性持续性室速,无论血液动力学稳定或者不稳定. 晕厥原因不确定,但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够诱发出临床相关的、具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性室速或者室颤. ICD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价值 不只是防患于未然 心肌梗死与心脏性猝死 75%的心脏性猝死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 有心梗病史患者一年猝死发生率达5% 具有以下危险预测因子的患者,5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将提高到32%: 心肌梗死病史 非持续性,可诱发,不可抑制性室性心动过速 LVEF ≤ 40% ICD主要的一级预防临床试验 多中心ICD临床试验(MADIT):The Multicenter Automatic 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Trial 心梗史、EF?35%、非持续VT或由EP诱发且不能被普鲁卡因胺抑制 多中心非持续性室速试验(MUSTT):Multicenter Unsustained Tachycardia Trial Post MI ?4天。EF ?40%。Holter证实非持续VT。 MADIT II MI 4 星期、LVEF 30%。 除外: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速、发生过心脏猝死 心梗后死亡危险性的时间依赖性 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年代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1 700 例心梗后患者,出院后两年大约95%的在应用β患者受体阻滞剂。 心律失常事件心梗后早期并不集中,往往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8个月。 心脏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危险性比常人高6~9倍。 随着心力衰竭的进展,泵衰竭成为死亡的更重要因素。 SCA和LVEF的关系 心衰严重程度与死亡模式的关系 非缺血性心衰ICD一级预防与缺血性同样重要 心肌梗死40天后,NYHA II 或 III 级,LVEF小于35% . EF值≤35% , NYHA II 级或 III 级的非缺血性心肌病 心梗40天后,左室功能不良. LVEF﹤30%, NYHA I级(原为 II a 类,现为 I 类推荐) OMI,LVEF ﹤40%,非持续性室速,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或者持续性室速 . 其他方法 国内临床研究状况 ICD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 十五攻关项目,阜外医院华伟等,已完成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综合防治的研究(PREV-SCD Study)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阜外医院张澍等,进行中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 Hua et al. JACC Vol. 54, No. 12, 2009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SCD accounted for 13.4%, 8.5%, 7.7%, and 8.3% of mortality in Beijing, Guangzhou, Yuxian, and Kelamayi, respectively, 9.5% of overall mortality of the 4 populations as a whole. Overall mortality: 41.8 of 100,000 per year (44.6 of 100,0

文档评论(0)

独角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