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治疗和意义的重建——从原则到实践.docxVIP

《悲伤治疗和意义的重建——从原则到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悲伤治疗和意义的重建——从原则到实践

悲伤疗法和人生意义的重建——从理论到实践Robert A. Neimeyer ? Laurie A. Burke ?Michael M. Mackay ? Jessica G. van Dyke Stringer摘要: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悲伤是重构因为丧亲而受到挑战的世界观的一个过程。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成功地克服丧亲之痛,并且恢复到之前的机能水平,这是与悲伤相斗争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完成人生转变之前,他们并不能发现创伤事件中存在的意义。对于这些人来说,建构主义治疗师有许多可以采取的策略,以帮助案主加快建构意义的进程,重建连贯的能够整合损失的自我叙述,同时也让他们沿着新的轨迹开始人生故事。在回顾了建构主义的理论以及支撑这种理论框架的证据之后,本文摘录了两位丧亲者的治疗片段,以此表明,叙事疗法、写作疗法、对隐喻语言的关注和可视化等策略,全都可以帮助个体在面临丧亲之时重构生命的意义。关键词:丧亲;悲伤疗法;建构意义;建构主义叹惋挚爱亲人的离世,是我们人类普遍有过的经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经受双亲、配偶、兄弟姐妹和朋友的死亡,对于部分人来讲,还遭受过孩子早夭的痛苦。人们对于丧亲的反应可能会非常强烈,表现在情绪低落、焦虑、悲伤、对重新融入世界和与人建立新的关系方面提不起兴头等(Bonanno & Kaltman,2001;Stroebe等,2007)。虽然承受着如此强烈的悲伤反应,但是多数人还是能够成功地处理好,并在丧亲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回归到健康的机能水平(Bonanno & Kaltman,2001)。事实上,丧亲反应有几个很明显的模式,一些人的情绪起伏非常大,而另外一些人在承受了一段时间的照料重任或者与死去亲人的关系比较紧张时,他们在机能水平上还表现出了进步(Bonanno等,2004)。对于另外一个经历了丧亲之痛并且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紊乱的团体来说(Bonanno & Kaltman,2001),他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尤其是那些亲人的离世是暴力的(如自杀)、意外的(如机动车事故)、过早的(如孩子早夭)人来说,他们面临复杂悲伤反应的风险更高,比如无法接受亲人逝世的事实,沉浸在对逝者的回忆之中,对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角色表示困惑,并且失去对未来的目标和希望(Lichtenthal等,2004;Prigerson等,1999;Stroebe等,2007)。这些丧亲者遭受的巨大伤害表明,他们需要,并且还有可能特别愿意接受那些帮助他们的干预方法(Currier等,2008)。这篇文章阐明了建构主义治疗师在帮助来0访者适应丧亲重负的临床治疗中会采取的几种治疗方法,这些案主一般会发现自己的资源和人际圈子不足以帮助自己正确应对悲伤。我们先整体回顾一下建构主义对悲伤和丧亲的观点,这些理论特别关注那些破坏了人们的世界观并且迫使他们开始寻找自我和人生意义的经历。稍后我们再看一下验证了建构意义和适应损失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个理论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最后,我们展示几个能够帮助丧亲者驾驭悲伤的治疗手段:叙事疗法、写作疗法、对隐喻的关注、唤起性的可视化技术,还有pro-symptom position的建立。每一个治疗手段都用高级作者(RAN)在治疗课程中的片段来说明,并且考虑到每一项治疗手段的目的,作者还给出了一定的评论。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丧亲Echoing Frankl主张说(1992):“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心理健康和人类辉煌的关键”(P.157),建构主义是后现代的心理学方法,强调人们需要赋予生活经历以一定的意义(Neimeyer,2009)。建构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建构和保持一个有意义的自我叙述,也就是“一个重要的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结构,这个结构将日常生活的微观叙述整合成一个宏观叙述,这种宏观叙述巩固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确立了我们特有的情感和目标范围,并且指导着我们在社会世界大舞台上的表现”(Neimeyer,2004,pp.53-54)。因此,一个人的身份本质上是一种叙述成果,因为我们对自我的感知是通过我们建构的和与他人分享的故事共同建立起来的。自我叙述的核心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主要信念和设想。根据Janoff-Bulman的观点(1992),大多数人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值得一个好的结果,自己对生活有很强的控制力,而且也认为这个世界通常都是仁慈的、公平的。这些核心信念为人们提供了对意义的大致感觉,并且为自我叙述灌输了一种专题的连贯性,也就是McAdams所说的“是与作者对人类意图和行为的所有可能性的潜在信仰相对话,(并且)反映了一个人在什么程度会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在这个地方待着多多少少都是安全的”(McAdams,1996,p.136-137)。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失去所爱之人挑战着一个人核心信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