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型棒材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doc

Xx大型棒材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doc

  1. 1、本文档共1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型棒材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 摘 要 本设计为年产60万吨棒材车间工艺设计。产品为Φ16~Φ36mm的热轧带肋钢筋和圆钢,主要钢种为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产品质量执行国家标准。根据成品规格选择尺寸为150mm×150mm×10000mm的连铸坯为原料,加热炉为三段步进梁式加热炉。本设计采用全连续轧制生产工艺,全线共有轧机18架,其中粗轧机6架,中轧机6架,精轧机6架,终轧最大轧制速度为13m/s。设计中采用的孔型系统为:扁箱(1#)—方箱(2#)—椭(3#)—圆(4#)—椭(5#)—圆(6#)—椭(7#)—圆(8#)—椭(9#)—圆(10#)—椭(11#)—圆(12#)—椭(13#)—圆(14#)—椭(15#)—圆(16#)—椭(17#)—圆(18#)。 关键词:工艺设计,热轧带肋钢筋,型钢、连铸坯,全连续轧制 目 录 1 绪论 1 2 产品方案和产品标准 5 2.1 产品方案的制定 5 2.2 计算产品的选择 6 2.3 产品标准与技术要求 7 3坯料选择和金属平衡表 10 3.1 坯料选择 10 3.2 金属平衡表 10 4 制定生产工艺流程 12 4.1 生产工艺的制定 12 4.2 生产工艺过程 14 5.孔型设计 19 5.1孔型系统选择 19 5.2 孔型设计的内容 19 5.3 孔型设计的要求 20 5.4 计算产品Ф16mm热轧带肋钢筋孔型设计 20 5.5 典型产品Ф25热轧带肋钢筋的孔型设计 26 5.6 典型产品Ф32热轧带肋钢筋孔型 29 6 压下规程的确定 33 6.1 轧制参数计算 33 6.2 轧制压力计算 34 6.3 轧制力矩的计算 35 7.主电机的选择及其参数计算 37 7.1 主电机类型的选择 37 7.2 初选主电机 37 8 主要设备选择 40 8.1 设备选择主要内容 40 8.2生产设备分类 40 8.3 设备选择的原则 40 8.4 主要设备 40 9 电动机的校核及功率计算 43 9.1 校核原则 43 9.2产品Φ16热轧带肋钢筋的电机校核 43 10 轧辊及机架强度刚度计算 46 10.1 轧辊选择 46 10.2 配辊 46 10.3 轧辊校核 46 11 轧机生产能力计算 52 11.1 轧机小时产量的计算 52 11.2 轧钢机平均小时产量 53 11.3 轧钢车间轧机年产量计算 53 11.4 轧机负荷率计算 54 11.5 轧制图表 55 12 辅助设备的选择 56 12.1 选择原则 56 12.2 加热设备 56 12.3 导位、活套设备 60 12.4 剪切机 60 12.5 冷却设备 63 12.6 堆垛机 63 12.7 打捆机 63 12.8 起重运输设备的选择 64 13 车间平面布置 67 13.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67 13.2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67 13.3 设备间距的确定 68 13.4 其它设施面积的确定 70 13.5 车间厂房组成及立面尺寸的确定 72 14 车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4 14.1 经济技术指标及其重要性 74 14.2 制定经济技术指标的依据 76 14.3 车间劳动组织 77 15 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80 15.1轧钢厂的环境保护 80 15.2节能和综合利用 81 参考文献 83 附录1 84 附表1:三种计算产品的孔型系统计算 84 附表2:轧制力 86 附表3:轧制力矩 89 附表4:电机校核 91 附表5:轧辊强度校核 93 致谢 96 英文翻译及原文 97 1.介绍 97 2.实验材料,设备和试验步骤 98 2.2 实验设备 98 2.3 轧制规程设计 99 1 绪论 近20年是我国型钢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20年。20年前,我国型钢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约落后国际先进水平30年,而今天,其装备水平大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型钢生产技术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约50年的发展路程。 20世纪50年代我国钢产量很低,生产的钢筋品种有限,国有钢铁企业也只能生产3号光圆钢筋(I级钢筋)和5号螺纹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分别为235, 275MPa; 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16MnSi(后改为20MnSi,也称II级钢筋)和25MnSi(也称班级钢筋)2种低合金带肋钢筋,实际上研制成功并大量生产的是20MnSi钢筋,而25MnSi钢筋产量有限,两者屈服强度标准值分别为335, 375MPa;同时研制并投人生产的还有44Mn2Si等带肋钢筋(也称N级钢筋),其主要用于经热处理或冷拉后的预应力钢筋。 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高潮,钢筋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发展冷加工生产,通过对低强度钢筋的冷轧、冷拔、冷扭或冷拉等冷加工手段,使钢筋冷作硬化,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ibailiuli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