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论语疏证:解读《论语》的权威力作》.pdf

科普知识-《论语疏证:解读《论语》的权威力作》.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的权威力作》 前言   本书作者杨树达先生(一八八五 —— 一九五六),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 他于一八九八年十三岁时入长沙时务学堂,一九五年前往日本留学。归国后一直从事古文 字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相继任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对金文、甲骨文等古文字和古代典籍有极深入的研究和极高的造诣。一九四八年当选为中 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一九五五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本书是杨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于一九四二年作者在湖南大学任教时开始编 写,完成后用石印印成讲义。后又不断增补新材料,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但没有付印。一 九五五年三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论语》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可谓博大精深,但其语言之简练也给理解孔子的本义带 来困难。诚如陈寅恪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言里所说:“夫圣人之言必有为而发,若不取事 实以证之,则成无的之矢。圣言简奥,若不采意旨相同之语以著之,则为不解之谜矣。” 而《论语疏证》就是做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如杨先生在《凡例》中所说:“本书宗旨疏 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本书之文前后互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即一是以经 证经,二是以史证经。   至于该书取得的成就及对《论语》研究的意义,陈寅恪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 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说:“乃自来诂释《论语》者所未有,诚可为治经者辟一新途径, 树一新模楷也。”   杨先生渊博的古文献知识和深厚的史学修养使他对圣人微言大义的理解和阐发超出常 人俗见,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新意叠出。这里仅举二例。   《卫灵公篇第十五》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已是千古名句,该 书先以《大戴礼记》、《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诸书中关于生、死、仁、义的 议论诠释此句的意义,再以《韩诗外传》、《史记》、《列女传》、《后汉书》中的具体 历史事实加以印证,使该句的含义不必解释便明晰而丰富了。   《卫灵公篇第十五》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也是名句,该书对“不忍”两字做了细致 而精彩的分疏。先是举出鲁昭公不能忍而导致客死他乡和赵襄子能忍而终成大器两个结局 相反的故事,指出“不忍”的第一层含义:“不忍忿”,就是不能忍受怒气;接着以《韩 非子》、《新序》等典籍中的言论和历史事实指出“不忍”的第二层含义:“仁而不忍” ,就是太过仁慈,“不能以义割恩”,没了法度,失去了威严;然后又举《史记》中陶朱 公二子被囚,其长子吝于钱财营救失败的故事,指出“不忍”的第三层含义:“吝不忍” ,就是“吝财不忍弃”,过于看重钱财而丢了性命。这样的三层分析有理有据,非常透彻 地把“忍”和“不忍”这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处世准则揭示出来,可谓别开生面,读来颇 有茅塞顿开之感。   本书以科学出版社的繁体竖排版为依据,重新排版,只对原文中的个别错字和标点进 行了改正。   刘智峰 二 六年九月七日 陈寅恪序   孔子之生距今二千五百载,神州士众方谋所以纪念盛事显扬圣文之道,而长沙杨遇夫 先生著《论语疏证》适成,寄书寅恪,命为之序。寅恪平生喜读中华乙部之作,间亦披鉴 天竺释典,然不敢治经。及读先生是书,喜曰:先生治经之法,殆与宋贤治史之法冥会, 而与天竺诂经之法形似而实不同也。夫圣人之言必有为而发,若不取事实以证之,则成无 的之矢矣。圣言简奥,若不采意旨相同之语以著之,则为不解之谜矣。既广搜群籍,以参 证圣言,其文之矛盾疑滞者,若不考订解释,折衷一是,则圣人之言行终不可明矣。今先 生汇集古籍中事实语言之与《论语》有关者,并间下己意,考订是非,解释疑滞,此司马 君实、李仁甫长编考异之法,乃自来诂释《论语》者所未有,诚可为治经者开一新途径, 树一新模楷也。天竺佛藏,其论藏别为一类外,如譬喻之经,诸宗之律,虽广引圣凡行 事,以证释佛说;然其文大抵为神话物语,与此土诂经之法大异。《出三藏集记》述《出 贤愚因缘经》始末云:释昙学、威德等八僧西行求经,于于阗大寺遇般遮于瑟之会。三藏 诸学各弘法宝,说经讲律,依业而教。学等八僧随缘分听,精思通译,各书所闻,还至高 昌,乃集为一部。然则《贤愚经》实当时昙学等听讲经律之笔记,今此经具存,所载悉为 神话物语。世之考高昌之壁画,释敦煌之变文者,往往取之以为证释,而天竺诂经之法与 此土大异,于此亦可见一例也。南北朝佛教大行于中国,士大夫治学之法亦有受其薰习 者。寅恪尝谓: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杨之 《洛阳伽蓝记》等,颇似当日佛典中之合本子注。然此诸书皆属乙部,至经部之作,其体 例则未见有受释氏之影响者。惟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以解《公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