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航天路上的长征曲 一、长征的起步 二、艰苦历程中诞生的人造卫星 三、航天事业的新时期 四、方兴未艾的华夏航天交响乐 中国航天路上的长征曲 一、长征的起步 1.新中国航天曲 2.英明决策 3.航天战线上的勇士们 4.初次成功 1.艰难起步 2.脚踏实地 二、艰苦历程中诞生的人造卫星 4.获得成功 3.永攀高峰 三、航天事业的新时期 1.远景规划 3.地球同步卫星 2.飞向太平洋 四、方兴未艾的华夏航天交响乐 拼搏不息 更加辉煌 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初二三班 航空知识探究小组 2003年3月 早在1970年“实践号”上天之前,中国就发射了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把这颗卫星送上天的是“长征1号”火箭。“东方红1号”不仅告诉世界,中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也向中国人民宣告,我国已开始了新的长征——向现代化进军。这以后尽管有种种人为的和客观的艰难险阻,但中华儿女一直坚忍不拔地用自己的卓越智慧、赤诚的爱国心和伟大的理想,谱写着航天路上的长征曲。 1.新中国航天曲 1965年1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之后,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确定了57项重点任务。火箭、计算机、半导体这些能带动其他工业发展的尖端技术是被强调的重点项目。1956年2月,钱学森向党中央提交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提到了优先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其后,赵九章、裴丽生等人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研制中国人造卫星的计划。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抛就抛2万公斤的,也许要从较轻的抛起,但像美国那样只有鸡蛋大的,我们不抛。” 2.英明决策 3.航天战线上的勇士们(一) 钱学森 50年代初,钱学森将“控制论”发展成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导弹和航天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 在1948年,祖国解放即将实现,钱学森就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1955年,陈赓大将接见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时,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慨然回答:“外国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大将说:“好!”1956年春,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数百位科技专家制定了十年科技发展规划,其中《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由钱学森主持,沈元、任新民等合作完成。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出任第一任院长。 3.航天战线上的勇士们(二) 任新民早年攻读火炮专业,回国后开始搞的是火箭发动机和火箭炮。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点名要他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他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来到北京,担任起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重任。在他领导下研制出的新型火箭发动机不仅为“长征1号”运载火箭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证,也为我国大型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曾是通讯卫星五大系统五个总设计师的统帅,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总总师”。 任新民 “我们与宇宙打交道的人就像一颗尘埃,不要因为自己这颗粒子小一点而悲哀,也不要因为自己这颗粒子大一点而骄傲。”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又一开创者,被人称作航天“总总师”的任新民的一句名言。 4.初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一颗带着4根鞭形天线的球状多边体卫星在九泉发射场分离,卫星入轨。15分钟后,国家广播事业局收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这条消息。几天以后,载歌载舞的庆祝游行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东方红1号”卫星模型。 中国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超过了西方专家的预测。此后不到一年,在1971年3月3日,九泉发射场再传捷报,“实践1号”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上天。第八天后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在天上运行了8年之久,比原设计要求的寿命增加了7年。 1.艰难起步 1965年4月,国防科学委员会提出了1970—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行动。1966年初,成立了人造卫星设计院。1966年,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确定,第一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为三级火箭(两级用液体燃料,一级用固体燃料),并把它命名为“长征1号”,而第一颗卫星则起名为“东方红1号”。 1.艰难起步(二) 就在我国这第一个航天工程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卫星本体、运载火箭和地面观测三大系统齐头并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担负主要研制任务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受到严重影响,但我国的航天器研究并没有中止,而是在艰难的条件下,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2.脚踏实地(一) 2.脚踏实地(二)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