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蠕形螨雌含卵-北京师范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囊蠕形螨雌含卵-北京师范大学

目 录 前言 概述 形态和生活史 寄生适应特征 致病机制与症状 诊断 流行情况 防治 小结 相关资料 针对校园出现的化妆品推销中的螨虫问题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这种皮肤疾患的始作俑者主要是一种寄生虫——毛囊蠕形螨 。本文通过对该虫生活史、寄生适应特征、检查和防治等与治病性相关的小知识加以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同学正确认识、科学防治该皮肤病以及合理选用护肤品有所帮助。 毛囊蠕形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肉食螨总科,蠕形螨科。体细小,呈蠕虫状。体壁较薄,为壳质膜结构。目前已知约有120种亚种。它是一种小型的永久性寄生螨,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毛囊内。人体的主要寄生部位为面部、头皮、乳头、胸、臀等处的皮脂腺上的毛囊内,其中以脸面部感染率最高,如鼻尖为69.7%,鼻翼为68.3%。可引起毛囊虫皮炎,表现为鼻尖和鼻翼两侧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充血,脓疮、有痒感和烧灼感。 毛囊蠕形螨生活史各期的发育必须在哺乳动物体上进行,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前若虫、若虫、成虫五个期。 卵期 卵无色半透明,成蘑菇状。自前端向后逐渐增宽,至卵体中部最宽。壳薄,可见卵内发育中的幼胚。卵期一般约60小时。 幼虫期 幼虫体细长。足三对,触须分两节,须跗节上具有5个弯曲的刺形爪。咽泡明显,无颚腹毛。足跗节各具一爪,爪端分三叉。末体环纹不明显。幼体不断以皮脂为食,并能刺吸上皮细胞内含物。约36小时发育,蜕皮为前若虫。 前若虫期 前若虫有足四对,各足跗节具有一对爪。经72小时取食和发育,蜕皮变为若虫。 若虫期 若虫外形似成虫,较成虫细长。末体环纹不清晰,咽泡明显。足4对,跗节有一对四叉爪。不食不动约近60小时发育蜕皮为成虫。 成虫期 成虫体细长,呈乳白色半透明。马蹄形 咽泡细长,后段开口较窄。 虫体分为颚体和驱体两部分。颚体位于虫体前端,呈梯形,螯肢一对,呈细针状,触须三对。躯体又可分为前体和末体。 雌虫略大于雄虫。雄性生殖孔位于第2对背足体毛中间的一个三角形突起上。雌虫有一指状肛道,雄虫无。 雌雄螨于毛囊口交配后,雌螨则进入毛囊内产卵,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2到4周,雌虫寿命2个月左右。 毛囊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细胞分泌物,少数以角蛋白为食。该螨在不同发育阶段取食量不同,通常从幼螨到成螨取食量逐渐增加,尤其从若虫到成虫阶段取食量最大,且雌虫的食量大大超过雄虫。 毛囊蠕形螨生活史各期均不需光,但对温度较敏感,发育最适宜温度为37℃,其活动力可随温度上升而增强,54℃为致死温度,低温对毛囊蠕虫螨生长发育不利。 该螨寄生人体的密度以夏季最高。一个毛囊内常有6至18个成体群居,最多达200个 。 人体经毛囊蠕形螨感染后,虫体钻入毛囊内,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使组织出现炎症反应。随着它不断繁殖,逐渐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袋状扩张甚至增生肥大,形成鼻赘,还可导致继发毛脂腺炎和痤疮。寄生部位毛囊涨大,皮脂腺分泌物增多,感染细菌,形成粉刺。 临床表现为鼻尖鼻翼两侧等处血管扩张,面部患处轻度潮红,继而皮肤充血,发生红斑湿疹或针尖大小的红色痤疮庄丘疹、脓疮、结痂等症状,可成批发生,经久难愈。严重时刻累及额、颊及眼周皮肤。从皮损中可检查到毛囊蠕形螨生活史的各个时期。 毛囊蠕形螨寄生于人体一般不出现明显症状,但有时也可引发毛囊炎、睑缘炎和继发感染。患有酒渣鼻、痤疮(青春痘)的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率及感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一般皮肤病人,说明毛囊蠕形螨是引起上述症状的病因之一。 用痤疮压迫器或用手挤压患处,将挤出物刮下,置于滴有甘油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轻压后,镜检。若查到蠕形螨即可确诊。 病原检查可采用直接刮拭法、挤压刮拭法和透明胶纸法。 人体感染毛囊蠕形螨是世界性的,我国10多个省市已报道有该螨的感染。各地感染率在0.8%~81.0%之间,且男性略高于女性。感染年龄范围从4个半月到90岁,其中以40~60岁感染率为最高。 人体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有毛巾等物间接感染。但毛囊蠕形螨和某些动物蠕形螨同种宿主的直接接触是该螨迁移的必要条件。在白天,毛囊蠕形螨可出现于面部皮肤表面,有利于该螨的接触传播。 据流行病学调查,新生婴儿皮肤并无毛囊蠕形螨的存在,是其后天与带螨成人接触而感染,且随着婴幼儿年龄增长,接触机会增多,感染率逐渐增高。 感染率不等于患病率。感染有毛囊蠕形螨的人,不等于都发病,它致病的条件是螨在皮肤局部寄生的数量及人体免疫机能的高低。 毛囊蠕形螨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肥皂、化妆品等均不能杀死。 通过消除面部毛囊蠕形螨感染,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面部症状。具体防治措施主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