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表达、翻译及教学中的应用.docVIP

“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表达、翻译及教学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表达、翻译及教学中的应用.doc

“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表达、翻译及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形—背景”理论的演进过程与主要内容   “图形—背景”理论 ,又称知觉选择论 ,它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于 1915 年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感知理论。他认为,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中,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 人不可能在瞬间便将一切网罗,而是有意识地选择了某一部分意愿感知的对象,或者无意间被某种事物吸引,在心、脑中对它产生了更为鲜明、清晰的知觉映像,其余的部分只作我们知觉的背景内容,有个模糊的映像。因此,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人类知觉的选择性既受到感知者本人主观因素(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知识经验、观察能力等)的影响,又与外界知觉对象(具有刺激人类感知的事物)的特点密不可分,当然,当我们的感觉器官被众多客观事物刺激时, 我们并不可能同时对所有信息进行反映,而是同样会挑选某些所需信息进行反馈。 综上所述, 人类总是选择感知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   例如,我们在街上遇到了熟识的朋友,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商店促销广告的声音、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旁人说笑的声音等。然而,在这种干扰不绝的情况下,朋友的说话声永远是我们所感知的对象,它最为清晰,也最能吸引和刺激我们的听觉器官。那么,朋友的话语便被当做“图形”得到感知,而其他噪音则被当做“背景”,只是得到模糊的反映。 由此可见,“图形”具有光线强、声音响、轮廓分明的特点,而“背景”却恰恰相反。   上世纪 70 年代, 认知语言学大师泰尔米将 “图形—背景”的分离原则,引入到认知语言学界,他认为这一理论与一种语言的语义表达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将“图形”抽象为所描述的对象,“背景”为所述事物所处的环境。当然,在语言学中,图形可能不再是生活中的某一具体事物,它可能是时间、空间上的某一抽象的点,“背景”也不再仅仅是发生某一事件所处的环境,而是表示一个相较于“图形”更大的范围。例如,公司在通知开会时,总会附上开会的具体时间———“2014 年 7 月 13 日星期日下午 14:30”。 汉语作为一种尾焦点语言,通常要将最想突出的部分放在句末来表达,这样一来,越是靠后排列的信息轮廓越清晰,越容易被大家记忆和辨识。显然,英语语义表达时的结构却恰恰相反,英语的强调方式通常是把重要信息放在句首作为凸显。 就上述例子来说,根据英语表 情 达 意 的 习 惯 , 应 写 为 “14:30P.M.,Sunday,Jul13th,2014”。 不言而喻,泰米尔对于鲁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为世界翻译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图形—背景”理论与汉语表达艺术   (一)山水田园诗中的“图形”与“背景”   笔者认为,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是一种极富画面感的诗歌写作形式, 诗人主要利用风景构图来烘托气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然而,经过大量、细致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山水田园诗中所描述的画面是动态的,图形与背景在不同的诗句间相互转换,赋予诗歌以动态美感,随着景象的推进、拉伸与转换,读者所感知的焦点(也就是“图形”)也在不断变化,从中体会出一幅完整的、运动的、鳞次栉比的田园风光,进而展现出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在这里,笔者对陶潜的《归田园居五首》(其一)中状景的部分进行分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本诗中, 五柳先生不断转换着所述环境的焦点,并在不同诗句间利用画面推进与拉伸的技巧,描绘了一幅辞官归舍、生活怡然自得的画面。 首句中,一个“恋”字使得画面运动了起来,我们似乎看到如北国春回、大雁远归的景象;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在其他事物的前部、顶部、上部或者是大于其他部分的、运动的事物为图形,显然,“羁鸟”是这幅画面的“图形”,“旧林”则充当“背景”,描绘出飞鸟投林的景象。接下来,画面立刻由远景推进入近景,似乎诗人正看着自家院中的一汪池水,鱼儿在水中自由嬉闹,此时,“鱼儿”成了“图形”,而“池水”成为“背景”。作者处处状景,却处处抒情,体会着辞官归隐的闲适生活。 而画面也是静动相生、远近有别,给读者以静谧、祥和之感。   (二)奏折艺术中的“图形”与“背景”   清朝末期,湘军首领曾国藩曾多次率兵抵抗太平军的起义,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曾国藩差点儿连自己的命也送掉,于是不得不上书皇上表达自己的无能与自责,其中有一句“臣屡战屡败”,写得一个泱泱大国之军的将领甚是落魄,在上书前恰巧被当时作为幕僚的左宗棠看见,唤来曾国藩同议,宗棠将灵机一动,将“战”和“败”的位置进行调换,恰恰有了汉语尾焦点语的特点,此时“败”已被放在了一个不重要的背景位置,用于衬托“战”这个光芒四溢的“图形”。 果然成效显着,皇上读出了这个忠于朝廷的老臣誓死扞卫清朝政府的决心,于是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