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和伦理的相关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经济和伦理的相关性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 孙春晨 2008年12月18日16:12 [摘要] “斯密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它揭示了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矛盾和伦理冲突。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表现在:经济学与伦理学在知识传统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因素和伦理因素相互影响、经济学自身具有伦理性特征、经济学和伦理学在方法论上可以相互借鉴等方面。作为应用伦理学重要领域的经济伦理学,是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客观存在的必然联系的产物。   [关键词] 经济 伦理 经济学 伦理学 相关性   在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是否存在着客观的、逻辑的联系?这是经济伦理学需要弄清楚的最根本的问题。只有在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客观的、逻辑的联系这一前提下,讨论经济伦理问题才成为可能,因为经济伦理的所有问题,都是建立在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具有相关性基础之上的。同时,对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可以为研究经济伦理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准备。   一、在“斯密问题”的背后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主,其古典经济学思想在西方经济学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后来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大都要以斯密的思想作为自己经济学理论的知识基础。有趣的是,这位现代经济学开创者在他的著作中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思想之“谜”,这就是在经济学以及经济伦理学中经常被提起的“斯密问题”。后人对“斯密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站在不同的思考角度,就有不同的认识。   大约在斯密辞世50年之后的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出现了一个反对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派别——历史学派。从理论倾向上看,历史学派中的经济学家主张国家与民族利益至上,反对个人主义,在经济政策上提出要保护贸易,反对自由贸易。这些观点与倡导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经济自由的古典经济学思想是相对立的。历史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在阅读斯密的两部著作时发现,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为《国富论》)在基本观点上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这一发现是历史学派研读斯密著作的一项成果,“斯密问题”也由此而被相关研究者所知晓。   后人都公认,《道德情操论》是西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发展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而《国富论》则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思想根基。但就在这两本伟大的著作中,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看出了斯密思想观点上的冲突。他们发现,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遵从人性本善的假设,从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但在《国富论》中,斯密却是从物质利益和个人私利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经济观。斯密在伦理观和经济观上的不一致,在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看来,是斯密思想本身存在的矛盾。在后来的一些研究者讨论斯密思想的著作中,亦追随德国历史学派的这一发现,持有与此相同的观点,即认为斯密在伦理学上是利他主义者,在经济学上是利己主义者。   比如,前苏联著名经济学说史专家卢森贝(Д.Розенберг)在《政治经济学史》中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研究的是道德世界,在《国富论》中研究的是经济世界,斯密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这两个世界联系起来。”因为他“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而“他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则“是利己主义”。斯密没有在这两部著作中说明同情心和利己主义怎样结合的问题,即经济学中主张的个人主义,为什么到了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却成了利他主义。[1]   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或者斯密思想研究者不同意德国历史学派和卢森贝等人的观点,认为在斯密的思想体系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斯密问题”,退一步说,即使存在“斯密问题”,但这一问题在斯密的思想体系中也没有多大的重要性,它并不影响斯密经济思想体系的一致性。例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Sehumpeter)在其《经济分析史》、英国经济学家罗尔(E.Roll)在其《经济思想史》中,都没有提及“斯密问题”。作为经济学家,他们都是依据《国富论》来解释斯密的经济思想,基本上排除了《道德情操论》在经济思想中的意义。还有一些研究者承认“斯密问题”的存在,但他们认为,《道德情操论》中的利他主义与《国富论》中的利己主义“就本质而言,却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的关键在于“都是从人的利己本性出发的”,而且通过“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利他与利己可以达到一致。换言之,人从利己的动机出发,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之下,实现了利他的目的。[2]由利己出发而实现利他,这才是斯密经济和伦理思想的精髓。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的“斯密问题”实质上是不存在的。   对“斯密问题”无论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观斯密的这两部著作,在经济学上阐述利己、在伦理学上讨论利他这样的思想倾向,在斯密那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