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瓶颈及政策建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

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瓶颈及政策建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瓶颈及政策建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

山西财经大学 级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号 姓名 导师 专业 学院(系、部) 研究方向 学位论文题目 山西右可持续发展瓶颈及政策建议 开题报告时间 一、选题依据 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经济社会要实现 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从现在的“高碳经济”向符合气候改善要求的“低碳经济”转型。金 融危机下的世界各国,在努力寻求经济回升对策的同时,已经在积极探寻“低碳经济”之 路。可以说,低碳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日益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山 两作力屮国的能源大省、煤炭大省,高碳输出和消费大省对这一趋向,更应尽早筹谋,理性 思考,果断抉择,抢占先机。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思维,努 力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探寻山西经济的低碳之路,以使山西经济在未来激烈的竞 争中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 选题依据与文献回顾文献回顾据2010年8月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所研究报告显示:山西省 16个环境空气质铽监测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岛于国家二级标准。山西省煤矿采空区而积 已达5000km2 选 题 依 据 与 文 献 回 顾 文献回顾 1国外研究回顾 英国贸易工业部(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2003)的报告指出低 碳经济发展道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使经济更加繁荣。报告认为英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减少温室气体,并可以在全球开拓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新市场,增加国内 就业。 帕克拉和索克罗(Pacala and Socolow,2004)提出温室气体含量的楔形减排方案,指出 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可以实现未来相应减排目标。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 2006)采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框架,分析人类经济的预期损失和减缓气候变化成本的关系,认 为减排行动越早成本越低,否则滞后行动的成本会非常大。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 2008)认为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了史上最大的市场失灵。他指岀以全球GDP的1%为减 排成本,可以将二氧化碳浓度的存量保持在低于550毫升/立方米(ppm,二氧化碳当量)的 水平上。减排成本并不一定会降低屮长期经济增长率,减排新技术反而会拉动经济增 长。他用形式化建模来确定温室气体变化的损失值。 瑞尔?格雷和怀特?莱斯(Reyer Gerlagh and Wietze Lise, 2003)建立了以资本、劳 动力生产要素,以技术力lAl生变量的能源供求局部均衡模型。该模型表明,在未来两个世纪 内,会产生由化石燃料到无碳能源的内生性S曲线变化。他们使用该模型來研宄碳税所引致 的化石能源、无碳能源使用的变化,以及二氧化碳排放:W:的变化。模型表明,引发的技术变 化加速了无碳能源对化石燃料的大量替代,通过碳税的征收,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减排量。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 2005)认为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物品,应当 采取不同于国内公共物品的解决机制。他讨论经济公共物品的解决方法,即数量限额交易法 和税收价格法,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他对《京都议定书》中不同国家排放量分配方 案提出质疑,认力征收国际碳排放的环境税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得力政策工具。 福克森(Foxon, 2008)分析了当前能源政策,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进行管理和制度创 新。克里斯托夫?费雷文(2008)介绍了美国、欧洲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管制手段和补贴等经 济手段。 2.2国内研宂冋顾 鲍健强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多层次的:一是发展低碳产业,调整原有产 业结构,限制高破产业发展;二是发展低碳农业,减少化肥使用量,开发生物质能;二是发 展低碳工业,开发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调整原有能源结构;叫是建设低碳城市,设计和运 行低碳建筑,开发城市低碳交通系统;五是发展森林碳汇,扩大生物固碳。 辛章平、张银太(2009)指出,低碳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低碳城市的发展。他们认为低碳城 市的建设主要包括卩q个部分:新能源技术和清洁技术的应用、城市绿色产业和绿色交通的规 划、城市绿色建筑推广及城市绿色消费模式的倡导。刘志林、戴亦欣(2009)等以英国模式和 口本模式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不同方案。他们指出我国不同十西方的后工 业化发展模式,具有在工业化过程屮建设低碳城啦的独特性。低碳城市建设包含低碳经济建 设和低碳社会建设两个层面。低碳社会侧重培育L1常生活、消费的低碳理念与行力方式。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宂课题组(2009)阐述了我国低碳城市的能源发展战略,对低碳城市 进行了概念界定,从社会低碳化和末端低碳化两个层面分析我国低碳城市 的实现路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