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性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析性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剖析性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过程呢?   筛选内容,激发探究动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个体的认识和智慧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学习的目的,是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数学的探究学习不仅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课程内容,而且让他们充分地体验数学学习的流程和方法,意识到如何掌握课程内容。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是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恰当的探究内容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去。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适合让学生探究,也有些内容不适合,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详细分析知识的特点、前后联系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认为: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循环小数产生的过程,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从下面两个计算题中自愿选择一题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1÷7= ? 325÷25=?课堂上很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题,选择第二题的同学早早算出了结果,选择第一题的同学仍然认真地演算着,教师这时则不动声色,一会儿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我发现,再接着往下算商一定还是0.142857。”“我发现商的这几位小数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出现的。”同学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了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是一个“圈套”,学生不知不觉地钻入主动探究的“圈套”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意义,远比告诉学生“循环小数是什么”更重要。   教师抓住了探究要素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开始了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感受到发现的喜悦,体验到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   精设问题,引领探究核心   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精心考虑,精彩的探究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设计问题,大到每一节课要精心预设几个能够撑起全课的问题,小到每个学习活动要有核心问题支撑,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保障。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田径队的同学们进行跑步训练,2分钟跑了千米,平均每分钟跑多少千米?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生1:我是用折纸条的方法,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看成是1千米,平均分成5份,4份就是千米,再把千米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千米,就是千米。列式:÷2==。   生2:我和第一个同学的方法一样,用算式表示为×=。   生3: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千米。   生4:千米就是0.8千米,求每分钟跑多少,就是0.8÷2=0.4=千米。   生5:我把千米化成800米,先除以2得400米,然后再化成0.4千米。   同样一个问题,却能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精彩表现源于问题的精彩。目前,很多教师上课时急于得到最后的答案和最优的方法,并没有提出类似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而这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学生搭台,使不同的认识和想法在课堂上交汇,在一个个精当的问题指引下,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对知识的探究也不断深入。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逐渐达成共识。   精备材料,保障探究操作   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材料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探究材料一定要便于学生操作,便于他们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促进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上课时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了5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8厘米、10厘米、13厘米、18厘米的小棒,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小棒摆三角形吗?”学生异口同声说:“能。”教师面带微笑地说:“一定能吗?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然后教师出示了学习活动要求:①合作探究,每摆一次,就记录一次。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摆成三角形的?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本案例中,学习材料的价值不在于材料本身,而在于小棒长度是精心设计的。小棒的根数不多,便于操作,利于探究,而且这几个长度在学生围三角形时各种情况都能出现。特别是5厘米、8厘米和13厘米,这三根起到了突破易错点的作用,通过操作这样的学具,学生明白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丰富形式,多样探究互补   探究常常是通过小组进行的协作性活动,但绝不是唯一形式。一般情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