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陕西省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王晓丽 一、说教学理念及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文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合作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分析去品味。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学会通过典型事例等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二、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以“凡人小事”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所追忆的阿长不是一个文化人,可以说是一个粗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对阿长纯朴、善良的品格的赞美,特别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情节,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读懂阿长的关键。而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文中作者从孩子的视角来写,其中却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学习本文,应当让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在文中批判性语言下的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能够学会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爱,发现普通者人性的光辉。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有目标,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特将教学目标拟定为: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体会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体会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等形式来分析人物形象,筛选概括文本信息。 四、 说教法 1、激趣创设氛围法 通过对联猜人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很好地创设了学习探究的氛围。 启发诱导法 孔子说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疑之时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让他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引到实处,导到关键。 3、听说读写结合法。这是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激励法。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说学法指导 1、 圈注批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 小组合作讨论法。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3、信息筛选概括法。能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提取课文的关键信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本课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 六、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猜猜他是谁: 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约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板题,解题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结合已学的鲁迅的作品来介绍鲁迅先生,以旧引新,温故知新,同时教师给以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约需3分钟) (三) 呈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让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上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也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以问题为纽带,牵一发而动全身,特设计以下问题: 1、文章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 2、作者对阿长在情感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体会主题思想。 提示:1、学生速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讨论的要点批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就可解决,第二问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提示,比较容易。2、回答前一问,较容易;第二问,学生理解较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提示学生从选择材料突出中心方面来考虑,学生就比较好理解。 教师小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