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模块01 高考命题研究1 .ppt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模块01 高考命题研究1 .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史融合 高频突破;1.近几年高考全国卷选择题,中国古代史考点分布在: 24、25、26、 27题 24题考查的知识点:;年份·卷别;25题考查的知识点;26题考查的知识点;27题考查的知识点;年份·卷别;2.由上面的分析,古代史的高频考点主要有;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2.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家族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这表明(  ) A.宗法制度顽强存续 B.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导 C.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D.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3.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 解析:材料中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监察地方的刺史制度,西汉后半期刺史权力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式微,刺史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可见两汉中央集权的盛衰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选A项。东汉后期刺史制度已失去监察的职能,故B、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解析: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和频率相比以前显著增加,不能表明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政府的治灾防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对环境的破坏有一定的影响,不是自然灾害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故C项正确;农业生态治理环境应该是逐步好转而不是逐步恶化,故D项错误。 ;5.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 ;6.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7.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负责;正七品以上由中书省管理;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  )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8.有学者指出,“综观宋明理学,心学一派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事物并无兴趣,理学一派由于‘格物穷理’的理论指导,对于万物之理的认识仿佛也有超出伦理道德狭隘范围的趋势,然而其理论目的仍然指归于对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该论点指出了理学的理论旨趣在于(  ) A.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B.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与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 C.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 D.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理学)理论目的仍然指归于对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理学宣扬的“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无论是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或知识论,都不能简单地与西方哲学相比,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9.《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现象是(  ) A.长途贩运的发展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商帮”的出现  D.商业城镇的繁荣;10.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3.建议拓展补充的知识; 4.知识拓展举例 第一篇: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1)齐国“相地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