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课件:专题01 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 .ppt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课件:专题01 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 .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题技能 抢分必备;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学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哪怕是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命中率都很低,更有甚者,做选择题基本都不能肯定自己答案,有的人停留在答案基本靠猜的阶段。而另外很多同学虽然书背熟了,但同样并不能拿高分,每年高考过后总有很多学生抱怨,说历史选择题很难下手。所以要重视做历史选择题的训练,要在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在必要的学科知识贮备的前提下,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做选择题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栏;“表明”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2套或者3套试题)中,每年都有3-5道题,属于常考题型。表明,指历史表象、历史史实,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学生容易把它和“说明”类、“反映”类相混淆。;解答这类试题,主要应抓住“表”这一关键字,实际上就是考查题干材料的表面现象是什么,不要往前或者往后推导。一定要抓住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不要去联想教材知识,不要给材料添枝加叶。做错题的学生往往是没有仔细分析材料,而去联想材料之外的其他知识了,思考的多了反而做错,盯住题干材料少想点,就做对了。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记住:材料的表象是答案的唯一来源。另外,要迎着材料叙述的正面去选择,一般不要从否定的角度去回答。;1.(2016·全国乙卷·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题指导:材料叙述的是外国商品已经大量输出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而洋货来到中国市场,是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表面现象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故 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没有讲关税问题、自然经济问题,也没讲中国开放的态度问题,所以其余三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关键信息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田宅逾制”,表象意思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 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 项排除;B 项无从反映;题干材料是政治手段,D 项排除。 ;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说明”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2-3道题,属于常考题型,难度比“表明”类试题大一些。“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另外还有阐释、分析之意。;解答此类试题的要诀,最关键的就是要分析材料、从题干材料中得出一个道理或认识,推导出一个结论。由甲而得乙,不再是材料的表象。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把材料信息放到其反映的时代背景下去思考,材料现象与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符合这种逻辑关系的选项才是正确的。错误选项往往转移话题,偷换概念,不符合这种内在逻辑关系。;1.(2016·全国乙卷·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题指导:材料表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