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规范》编制说明-广西地方标准.pdf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规范》编制说明-广西地方标准.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 2 广西地方标准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意义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 2019 年第一季度社会服务统计数据, 全国 共有孤儿 29.8 万人,广西孤儿 15310 人。其中,广西集中养育孤 儿 1965 人,社会散居孤儿 13345 人。2019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 民政部内设机构中,单独设立儿童福利司,这体现了党中央、国 务院对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等工 作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福利机构采取的养育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育模式、 家庭寄养模式和类家庭养育模式。一、机构养育模式,主要是指 儿童 24 小时集中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 机构为他们提供衣、 食、 住、行、医等各方面的服务养育方式。二、家庭寄养模式,指经 过规定的程序将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照料的模式; 三、类家庭养育模式,是指具有部分家庭功能的近似家庭养育, 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一种新型孤残儿童养育模式。 其中,家庭寄养模式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福利理念,相 较传统的集中式机构养育,更有利于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 — 1— 家庭寄养模式也更为社会所接受。 2000 年,民政部明确提出要使 家庭寄养成为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3 年,《家 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各地在政策的指导下积极试行孤残 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改进,《家庭寄养管 理办法》于 2014 年正式发布,家庭寄养模式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 的推广。虽然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 现一些如寄养条件设定不具体,寄养家庭评估工作不完善,寄养 监督不到位等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由于广西尚无儿童家庭寄养工 作相关规范条例,更易造成上述寄养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所以, 制定广西《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规范》的工作迫 在眉睫。 制定广西《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规范》一方 面是为了支持民政部门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动的民政标准化工作, 另一方面是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将法规、条例细致化。地方标准 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的全过 程,对规范广西社会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根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8 年第四 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 2018 ﹞351 号)文,《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管理规范》广西地方 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提出,南宁市民政局和南宁市社会 福利院起草。后根据编制需要,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加入编制工 作组共同起草。 —2— 三、主要起草人 姓 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调研论证、 组织 苏芸 女 副院长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 协调、终稿审核 标准结构确定、 朱甲东 男 收养科科长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y2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