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心整理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 一、着作权案例 1、 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小学语文教师, 2002 年 4 月,因撰写论文需 要参考自己历年所写教案,遂向学校要求返还上交的 48 本教案,但学校最终只返还 4 本,其余的教案或被销毁或被卖给了废品回收站。高丽娅认为学校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状告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校私自处理自己教案本的行为侵犯了其对于所写教案的着作权。此案一审判决认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实施条 例》第二条、第四条的规定,教案不属作品范畴,不受着作权法的保护 ”,进而认定原告 “编写教案的行为应为一种工作行为, 所编写的教案应为工作成果, 被告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 ”二审判决则认定 “虽然教案包含了教师个人的经验及智慧, 但也 是教师为完成学校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是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履行的工作职 责,是一种工作行为。 ”高丽娅不服二审判决,于 2004 年 5 月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重庆市检察院于 2004 年 11 月 25 日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案例和着作权法理论,辨析回答以下问题: 1)作品的概念与条件?( 2)教师教案是不是文字作品,为什么? 3)什么是职务作品?什么是非职务作品?( 4)本案中教师教案着作权的归属?为什么? 答:( 1)着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 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构成条件: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可感知性和可复制性;( 2)文字作品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论文、文书、日记等作品无论附着在什么载体上,只要改文字形式得以显示其存在,就属于文字作品。高丽娅老师的教学教案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写成的,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在形成过程 中没有抄袭与剽窃,就有自己的独创性,因此属于文字作品。( 3)职务作品是指作者与所在动作机构应具有劳动关系;创作的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对作品 使用属于单位的正常业务范围之内;不满足上诉条件的属于非职务作品。( 4)该案例中高老师的教学教案属于职务作品。她与该学校具有劳动关系,作为教师记载教 学教案属于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学校对于老师上交的教学教案有使用的权利。本案中的教师教案的职务作品的完成并未使用该学习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因其着作权属于高老师所有。 2、甲乙两人合作创作一部着作, 1993 年出版时,双方约定署名顺序为甲、乙。 1996 年甲、乙在原作的基础上共同修订准备出第二版。在该书付印之际乙未经与甲协商, 即通知出版社调整署名顺序,将乙署名为第一作者,甲为第二作者。图书出版后,甲见署名顺序被调,便告乙侵犯了其署名权。试问甲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答:甲的主张成立。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也称姓名表示权。该案例甲乙合作完成的着作属于合作作品,合作作品的着作权归属由合作作者约定。着作权的署名权包括决定署名顺序,乙要改变署名顺序应当与甲协商,擅自改变则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甲创作一首歌曲, 乙在个人演唱会上演唱, 丙现场直播乙的表演, 引起轰动效果。 后丁音像公司请乙演唱,录制成录音制品,并授权戊复制发行。 请分析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法律关系,以及各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甲创作歌曲,即享有对其的着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如复制权、发行权等。乙演唱该歌曲需要经过甲的同意,双方签订合同或作出约定,乙支付给甲一定的报酬,此时乙享有表演者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丙现场直播乙的表演,因此享有广播权,但需经过甲的同意,当然还需经过乙的同意并支付报酬。丁录制成录音制品应经甲和乙的同意并支付报酬,由此丁享有录制者权。丁授权戊复制发行,需经过甲、乙、丁的同意并支付报酬,戊享有复制发行权。 4、2001 年 9 月 20 日,广东省中山市的一名法官徐业恒将中国电影集团导演黄军告 上法庭。理由是:自己根据在法院工作期间接触到的杀人案件, 撰写了纪实报道 《走近杀人犯》,发表之后发现,由被告黄军编剧的影片《不要欺负人》叙述故事的起 因、发展、结构和主要脉络以及人物特征、对白等细节都与《走近杀人犯》吻合。 原告认为,被告擅自改编了自己的文章,侵犯了着作权。 原告的诉讼请求是:一、确认原告的署名权;二、判令被告在《南方周末》上公开致歉;三、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 3 万元。 被告黄军则认为:这部影片是自行创作的 , 与纪实报道相同之处仅为事实部分,这不是着作权意义上的使用 作品。被告认为,原告的作品是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不具有独创性。而原告则强调,文章的独创性并不体现在 事实上,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