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doc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国际贸易系依据上海金融学院“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在对国内外高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以上海金融学院“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和学科建设规划为指导,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长三角”的服务面向和“特色办学,质量立业”的教育理念,恪守“立诚明德、经世至用”的校训,在办学定位上,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为本”,以“教学为本”;在办学方向上,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服务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发展思路;在培养目标上,坚持以“质量为本”着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重创新”,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经贸人才。总体思路围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外贸经济高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特色。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符合社会需求,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建设一支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俱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围绕“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综合实力大幅提高,服务行业、地方和社会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阶段性目标 1.2006年为巩固和完善阶段 在巩固专业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广泛调研,以市场为导向修订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在2006年新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形成稳定健康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规划。 2.2007-2008年为推进阶段 师资队伍继续扩大,争取新引进兼具有高学历和行业背景或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2-3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稳步推进。自编出版教材3部以上,出版习题案例集等教辅材料1部以上。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逐渐完善,教改研究取得进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3.2009-2010年为突破阶段 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实践基地不断稳固和扩大,力争有稳定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的数量达到8个以上。继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办学工作取得突破,至少与1所国外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三型一化”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完善和趋于稳定。形成完善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围绕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等课程至少形成3个教学团队;围绕服务贸易、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贸易中心建设等学科方向至少形成2个科研团队。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数量有所突破,教改课题立项方面争取立项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争取立项4项。完成外贸高地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并顺利结项。 三、建设任务 (一)专业建设方向与特色 专业建设坚持“本科为本”、“教学为本”、“质量为本”的总体方向和理念,围绕“三型一化”培养目标,构建素质、能力和知识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师资团队。 通过适当增加金融类业务课程、金融英语类课程以及金融服务等课程,凸显金融底蕴和金融特色。通过课程体系国际化、核心课程全英化、核心教材原版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学生多元化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国际化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打造国际化特色。 (二)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 采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现有师资进修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一支与本科教育、科学研究相适应,以博士和双师型为主,具有国际交流意识和能力,素质优良,师德高尚,职称、年龄、学缘、知识、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三)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建立课程体系动态微调机制,课程体系每年微调1次,每两年修订1次。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前沿课程,从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情和上海市情加以改进。优秀国外原版教材的使用数量达到2门以上。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体现涉外专业特色,提高双语教学比例,设置追踪学术前沿和社会实践需求动态的系列学术讲座和专题讨论。双语教学门数达到8门以上,双语授课比例超过35%。 按照既定的课程建设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