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语文 (3).docx

部编版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语文 (3).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宫、侯”等8个字; 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感情;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 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 1.解读诗题。 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2.了解作者韩翃。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探究质疑: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三、体悟诗情,品味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四、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师:学过了《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小的时候,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纤纤擢素手 (xiān) 札札弄机杼 (zhá) 泣涕零如雨(qì tì) 盈盈一水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钱扬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