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导学稿2稿.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 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结合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通过自主学习,能初步赏析文本之美。 二、初读课文,认识一种美。 注音。 歇 颓 与 奇 2.解释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 (2)共谈 (3)交辉 (4)四时 (5)具备 (6)歇 (7)乱 (8)颓 欲颓 (9)竞 (10)沉鳞 (11)未复 (12)与 欲颓 (13)奇 (14)欲 欲 欲界 3.翻译句子。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赏读文本,欣赏一种美。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山川美景?在课本上划出来读一读,并赏析。(温馨提示: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四、研读探究,品悟一种美。 陶弘景笔下的这篇山水小品文,不仅景美,情也美。请再读文本,仔细揣摩以下三句话,结合知识链接,你能否从这篇课文中进一步理解陶弘景?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2.知识链接: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