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docx

语文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 :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 ———————————————————————————————— 作者 : ———————————————————————————————— 日期: ?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新出台的 20 10年《高考考纲》对 文言文阅读 的要求是: 理解 B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2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 C (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 (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 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 归纳概括内容、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知识交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 5 种: 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 中, 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 , 一般情况下 , 译得通顺, 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 , 反之就是错的。 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 , 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 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 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 18 个虚词, 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 握 18 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 , 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 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 , 但有的是副词 , 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 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 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 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 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 , 而设题时 , 只设了三句 , 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 , 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 , 也就是说 , 不要求全。 4. 对选文信息分析和判断。高考文言文4道选择题中最后一道是对文章的全方位把握 , 答 对这道题的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大致译出全文的能力。 然而,具备这一能力不一定能保证把 分全部拿到 , 如果不能做到细心,还是会失去这宝贵的 3 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 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 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 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 地浏览 , 这时就盲目下结论 , 判定对还是不对。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 就不会中招。 其二 , 无中生有。 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 理解的,而且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 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 就会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 , 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 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 , 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 , 选中错误的答案。其三, 张冠李戴。 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 , 人物还不止一个, 这样 , 在命题时很容 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 ; 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在阅读时 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 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 其 , 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 没有问题了吧 ?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设下陷阱 , 引诱你出错 , 他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让考生产生错觉。 如有一道题的设置, 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 , 在升迁中 , 他在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 , 改为他 任节度使时的业绩。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差错,仔细推敲,才知大谬不然。总之 , 这类题只要 考生认真去阅读思考,一般就不会中招了。 翻译。试卷中文言题有两句是对选文的译释, 有一定的难度, 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个 字: 信 ( 准 ) 、达 ( 通 ) 、雅 ( 美 ), 而在高考试卷中能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 , 特别是“信”。所谓的“信”, 我们称之为直译 , 所谓的“达”就是意译 , 考生拿到译文后, 首先想到的是直译 , 就是使每个词对号入座, 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 这时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译, 目的就 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但无论如何 , 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