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5积聚的中医诊断与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聚中医诊断与治疗 .精品课件. * 一、定义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积----积垒----越积越多,逐渐形成: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聚散----因某种原因而聚,也可因某种原因而散----聚属无形(相对积而言),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精品课件. * 二、病名源流 《内经》首先提出积聚病名,《灵枢·五变》有“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之说。 《难经·五十五难》有:“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脏病也,发作有时。” 古医籍中“癥瘕”所指也是积聚。《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疟后形成的积块(疟母)称为“癥瘕”;《诸病源候论》有“癥瘕病诸候”专篇:“其病不动者,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瘕,瘕者假也。”《杂病广要·积聚》中明说:“癥即积,瘕即聚”。 古医籍中还有“癖块”(《诸病源候论》)、“痃癖”(《外台秘要》)、“痞块”(《丹溪心法》)等也归属于积聚。 中医还有“伏梁”、“肥气”、“息贲”等病名也多与积聚有关。 .精品课件. * 三、范围 多种疾病的肝脾肿大体征、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等多属于中医“积”。 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属中医“聚”。 .精品课件. * 四、病因病机 病因有情志内伤之气滞甚而血瘀,饮食所伤之食滞湿浊与虫积,寒邪内侵之湿痰内聚与阴血凝聚,黄疸、胁痛或久疟、或感染虫毒、或久泻、久痢等病之后的湿浊留恋、湿痰凝滞或营血运行涩滞等。 腹内结块(可胀可痛) 气滞、血瘀、痰浊等邪气所致 正气亏虚、脏腑失和、功能失调 疾病证候特证 有 形 之 邪 结 滞 七情内伤(肝) 饮食所伤(脾) 疾病影响 感受寒邪 .精品课件. * 五、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腹腔内可扪及包块。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精品课件. * 六、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分清“积”与“聚”:积在血分,与瘀血相关,而聚在气分,为气机郁滞,病情深浅轻重有不同,治疗有别,有必要分清。方法如上述“癥积与瘕聚”的病证鉴别。 2、聚证多实证。 3、积证可有初、中、末三期之分,初起正气尚强,以邪实为主;中期则正气渐伤而积块愈显,属邪实正虚;后期瘀结不去,正气大亏,主要以正虚为主。 .精品课件. * 聚证①肝气郁结证 症 主症: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 肝郁证:脘胁胀闷不适,病情可随情绪变化而起伏。 舌、脉:舌苔薄,脉弦 理 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 法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 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药 木香顺气散:香砂平胃散、台乌、枳壳、香附、青皮 寒甚:腹痛较剧,得温痛减,肢冷。加高良姜、肉桂。 气郁化热:有口苦,舌质红等热象。加左金丸。 木郁土虚:尚有神疲乏力便溏等症。合四君子。 .精品课件. * ②食滞痰阻证 症 主症: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 食滞证:嗳腐,大便秘,大便极臭,纳呆。 痰浊证:呕恶痰涎等。 舌、脉:舌苔腻,脉弦滑。 理 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 法 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方 六磨汤加减 药 四(人参槟榔沉香台乌)、五(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六(五+大黄) 痰湿较重,合平胃散加楂、曲。 蛔虫结聚,阻于肠道,加入鹤虱、雷丸、使君子等(?) .精品课件. * 积证①气滞血阻证 症 主症:积、软----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 舌、脉:舌苔薄,脉弦 理 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 法 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方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药 瘀结郁热: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丹皮、山栀、赤芍、黄芩等。 寒凝血瘀: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缓。加肉桂、吴萸、当归 .精品课件. * ②瘀血内结证 症 主症:积、硬----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 正虚证:形体消瘦,体倦乏力,纳谷减少。 血瘀证: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有月事不下,或时有寒热。 舌、脉: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 理 瘀结不消,正气渐损,脾运不健 法 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方 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药 桃红归芎丹芍五灵脂玄胡乌药枳壳香附 活血消积可配合鳖甲煎丸或化癥回生丹之类。 痰瘀互结:舌苔白腻。加白芥子、半夏、苍术等化痰散结。 .精品课件. *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