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在线2015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精华在线2015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想 ?行动 ?坚持 ?超越 精华学校全日制班 2016 届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全日制教学部 2015 年 11 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 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是“煮熟到适当程度”的意思。“烹”和“饪”组合 在一起,意为“烧煮熟食物”。“烹饪”一词的意思表明,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开始的。 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技艺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烹饪产生之初,人们的饮食水平极其低下,所谓的烹饪就是用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烧”,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 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 是一种最原始、 最简便的烹饪法。 与“烧”同时的,还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饪器。此后,又产生了“石烙”“石烹”两种烹饪法。在陶制烹饪器出现以 前,这四种烹饪法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 烹饪水平有所提高, 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 这时大都已经具备,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 是用来做饭的。另外,在掘地为灶的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 考古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可以认为,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以煮蒸 食物为主。 郭宝钧在 《中国青铜器时代》 一书中, 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 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在煮蒸二种烹饪方法之中,煮法又产生于蒸法以前。 有学者认为现在烹饪术中最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炒,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然而, 考古资料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1923 年在河南省新郑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 土的“王子婴次之炒炉”,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就是一种专作煎炒之用的青铜炊器,其形状类似长方盘,上面刻有“王子婴次之炒炉”。它的质地也比较薄,很适于作煎炒使用。在先秦文献中,也不乏炒菜的记载,如《楚辞·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说的是在锅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热后,将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与此相映证的是,在先秦的楚国 区域内也相继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 1978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个炉  J 盘,制作十分精美讲究,盘的两边还有青铜质的环链提梁,如同现代的炒锅。另外,在 1979 年 4 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铭为“炉盘”的铜制器具,形状和曾侯乙炉盘大体相同,其 时代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 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作煎炒之用的炊具, 人们 已经开始运用煎炒之法进行烹饪。不过,当时的炒法,不如现代的技艺高,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同时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即便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摘编自姚伟钧《中国烹饪探源》) 1.下列关于中国早期“烹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烹饪只能出现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之后,根据“烹饪”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对火的 控制与使用是烹饪产生的前提。 B.作为一种烹饪法,“烧”最初是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这与现在 烹饪意义中的“烧”并不完全相同。 C.在烹饪产生之初,不管是“烧”“烤”还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饪器, 而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 D.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多已具备,并产生了坑灶和陶灶,可见当时 烹饪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增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宝钧认为殷周时期烹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原因恐怕是考古发掘出的殷 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 B.1923 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炊器“王子婴次之炒炉”,是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 已出现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 C.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两件炉盘表明,《楚辞·大招》中“煎鰿臛雀,遽 爽存只”的记载确有其事。 D.炒法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技艺不如现代的高,因为当时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 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陶制烹饪器出现前,应只有“烧”“烤”“石烙”“石烹”四种烹饪法,其它烹饪法是 陶制烹饪器产生后才出现的。 B.烹饪水平的提高、烹饪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