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作者:青雨 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 ****** 单位 ****** 学科 语文 课型 重点篇目 课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时 2 课文说明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之一 教学重点 诗歌的翻译以及对“为”、“ 俄顷”、 “安”、“ 广厦”、“俱”等字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知识点 教学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资料来源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的使用方式 1 基础分析 1 画像及图片 诗人生平与作品简介 网络 分析诗歌创作背景 设问-播放 2 音频 全诗的朗诵,字词的展示 自制 领读,纠正字音 播放-讲解 2 深入分析与应用 1 视频 演绎诗歌内容 网络 表现诗歌思想感情 观察-观看-讲述 2 ppt 诗句分析与字词分析 自制 展示理解诗歌的重点与难点 第1课时 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表现 时间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唐诗,我们都知道李白吧,他的静夜诗会让你们一辈子都不忘记,他还被称作“诗仙“,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诗人能够和李白齐名,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的称号又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 师:提问:能和李白齐名的诗人是谁?他的称号是什么? 生:回答:杜甫。诗圣。 3分钟 通过两大对比诗人引起学生的注意 知人论世: 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请两到三位学生介绍杜甫,并且猜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 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相关图片,然后是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绝句》等,约有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爱国情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 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出走,760年春,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 茅屋当栖身之所,不料到了761年6月,大风破屋,大雨又 接踵而至。当时 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 脍炙人口的诗篇。 师:检查预习作业,抽问学生对杜甫的了解。 生:介绍杜甫及猜测诗歌的创作背景。 5分钟 检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多媒体将文学知识加以明确,以便学生积累知识。 朗诵诗歌: 点名抽查学生分段朗诵,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标记字词读音,辨清字形。 “罥”、“坳”、“倚”、“俄顷”、“衾”、“丧”、“彻”、“厦”、“庇”、“兀” (* 播放音频)听录音,全班一起跟读全诗,纠正字音。 生:朗诵全诗,标记字词读音,认真听录音并跟读。 师:提醒学生标记字词读音,注意字形。 3分钟 通过朗读诗歌熟悉文本,体验诗人心情,为下面赏析做铺垫;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加强语文素养的体验。 诗歌赏析: 分小组讨论,四人一组,讨论结束派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一)整体感知(* 播放视频) 1、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答: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 2、诗人当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在诗歌中划出关键字)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唇焦口燥”、“叹息”、“呜呼”。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师:提出问题,板书。 生:看视频,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换意见。 师:抽点同学回答问题。 生:回答问题,做好标记。 6分钟 逐步分析诗歌,便于学生理解,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倡导合作。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学会自主分析。 引导学生猜测字词意思与翻译技巧,引导他们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二)分段理解(* ppt展示) 1、全诗可以分为几段(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划出关键词) 答: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高”与“下”的对比);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唇焦口燥呼不得”);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长夜沾湿何由彻”);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 升华(“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分析(重点):依次翻译前三段,看注 释,注意“三”、“长”、“沉塘坳”、“竹”、 “布衾”、“俄顷”、“丧乱”、“何由彻” 的 意思。 答:三-多; 长-高; 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 竹-竹林; 布衾-被褥; 俄顷-过一会儿; 丧乱-战乱

文档评论(0)

活到老,学到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知识,分享知识,一起涨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