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教育影视鉴赏-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doc

观后感-教育影视鉴赏-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张望放牛班的春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青雨 【放牛班的春天】以两位老同学重见作导入,讲述了马修在“池塘之底”这所专为问题少年而设的寄宿学校里任教的经历,映衬着这学校的教育现状。名副其实,“池塘之底”阴森斑驳的环境给人幽暗闭塞的感觉,若有孩子在这里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却是集体受罚;这学校有着十分严格的探访条例,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与孩子见面;校长哈森尖酸刻薄,追求威严而刚愎自用,老师们行为略怪异,听从命令,严重缺乏管理自主性…… 直到深爱音乐却壮志难酬的马修老师出现,这所学校才逐渐走向正常化——马修不认同学校的管理理念,他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起初被孩子们玩弄到最后成为大家所喜爱的老师,他的日记记录下了点点滴滴,处理误伤麦神父事件或处罚犯错的孩子,开展合唱团工作,与莫翰奇的交流沟通等等。这一切都是马修用尽心思与心血想改变孩子的处境,确实,校长和老师们都曾做出一些改变,然而,最终却因满足了孩子们内心对出游的向往时,学校发生火灾而遭到解雇。明明是拯救了孩子们却受到这样莫名的惩罚,但是孩子们以纸飞机给予了马修满满的感谢使得他很欣慰。 显然,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两种教育理念,一种是这所学校固有的“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假设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接受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另一种是藏在马修老师内心的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自由与选择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有问题的少年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关心他们内心的想法,以了解他们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而不失人权的教育改造,而不是强迫他们走同一条路,以权威压榨他们的个性。对于这两种教育理念,影片是以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度,马修老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让他们认识错误并受罚但并没有像校长那样冷酷要禁闭他们,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他鼓励孩子参与合唱,劝解莫翰奇的心结,而不是打压孩子们的兴趣;他了解学生,满足他们对出游的盼望,而不是像校长那样只顾自己的升迁利益关系……马修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倡导与支持,意味着“行动—反应”原则为准的刻板冷血的教育理念是受到批判的。 也许从传统的教育情况来看,多半学校是被“池塘之底”本有的冰冷的教育理念所统治,但是在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符合人性需求的,是违背人心的,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甚至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走向极端。影片中的学生虽然是经过测试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内心依旧有一颗纯真的童心,他们渴望自由,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然而这一切直到马修老师的出现才慢慢得以一丁点的释放,到底他们仍然被权威禁锢在学校里面,始终都逃不出这厄运。“春天”是那么地短暂,也是那么地难忘,同样也给他们日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派皮诺最后跟着马修离开了;被马修认为拥有天籁奇迹般声线的莫翰奇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这是遵循自然发展与个人爱好的结果,如果只靠强硬的严苛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这些孩子长大后也许只能成为生活在底层的默默无闻的劳苦大众,甚至仍然被别人瞧不起。 即使强制性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得到认可,但是就目前的教育以及其发展前景而言,我认为那种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或许说这种祸害人性的教育理念应该得到毁灭,不该完整地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逐步完善的因材施教的符合人的自然生长与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中国,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圣人孔子提出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真正的教育当中,因材施教还是没有尽可能地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的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出现在应试上,许多学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等“门面”以及赢得与其他学校在成绩上的竞争,学校教育几乎是“教书,”而忘却了“育人。”这就像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派皮诺在校长测试时得到零分时,校长只对他责怪与辱骂。 “池塘之底”的老师连教书都没有真正管好,更何况谈育人问题,他们的学生没有人身自由,学校严格地操控他们,让他们开始变得麻木,逐步丧失自己原有的追求。这从根本上讲,和应试教育是属于同一类的问题,学校的教育过于侧重教书,育人的功能正渐渐陷入危机。 因此,如果我是一名教育改革者,首要的是将“育人”重新归位,对于学校,育人应该高于教书,我们国家的未来需要的是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学习、做题的书呆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要挖掘学生的兴趣,适当地减轻学业的负担,找准方向对学生进行课余的培养。其次,为了减轻应试教育带来的连锁反应,建议教育局不仅出文件条例说明“教书育人”,还应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学校实行强有力的监督,犯者严惩;学校则必须向老师们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平等对待每一位

文档评论(0)

活到老,学到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知识,分享知识,一起涨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