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乡村关键性建筑改造的实践与思考.docx

非典型性乡村关键性建筑改造的实践与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典型性乡村关键性建筑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乡村,从来没有离开中国人的生活和梦想。在一个似乎找不到传统或传统异化的乡村里,关键性建筑的改造实践更不可能单纯只是建筑的实践和提升。通过对沿海渔村几幢节点建筑的设计及改造,文章试图寻找这个面目模糊乡村的文化和传统,探寻建筑之所以成为人类物质和心灵所寄的深层原因,力图重新让建筑的外在及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载体。 引言 对一个仰赖土地的农耕文明来说,乡村之于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代以降,学政两界理论及实践接连不断,早有二三十年代梁漱溟 1 澳头村——非典型性乡村 根据周榕 2 渔村里的关键性建筑 我素庐,80年前建成的西洋风格洋楼,村里唯一;北欧中心,前澳头学校,典型砖混结构需扩建;超旷美术馆,简易厂房改造为小镇客厅。三幢建筑路径不同、使命有别,却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关键建筑、文化地标。 2.1 我素庐加固 我素庐,由出生于澳头后去新加坡发展的商人蒋冀甫1936年所建,位于澳头村南部群落东侧。典型的南洋建筑,见证了清末民初华侨华人外出发展和回国建设的历史,是西洋文化对中国乡村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表现。洋楼及业主呈现出的富裕和见识,深深影响着乡村发展并促使更多村民下南洋。其建筑造型和材料迥异于当地的一层民居,其两层洋楼气派卓尔不群,方圆百里无二,保留价值极大。此楼1937年完工,1938年遭日军轰炸局部坍塌,未做修补。1949年前做过小学,1949年后做过派出所、海军部队用房、大队队部、生产队仓库等,1985年后闲置。2018年内部坍塌部分有大树长成,经鉴定为危房计划拆后复建。它的命运、面貌记载着澳头村的整体面貌和历史记忆。 初见“我素庐”时,它虽被杂物围堵,但独特气质和历史氛围穿越时空迎面扑来。与周边野蛮生长的大体量民宅相比已显瘦小,然其前部完整的门柱、西式的细部造型和符号、北侧外墙修补痕迹、内部语录等等,均诉说着不平凡的过往。尊重每一处历史痕迹,保留和再现真实,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和义务,任何修旧如旧、模仿再现都是破坏和不敬 2.1.1 主体结构 原建筑结构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保留加固原主体结构,按国家相关规定重建屋面和二层混凝土楼面;为维持建筑外观内侧增加12cm承重剪力墙与旧墙一同起到主要承重作用;原内部柱子外包钢筋混凝土;新基础内扩联合老基础共同受力;保留尚好的原建筑前部主立面柱廊和外饰构件,并结合融入新结构。 2.1.2 保留 保存完好的前部水泥主体结构、水刷石外饰面、欧式水泥装饰构件,极具西方经典建筑理念 2.1.3 新建 屋面成为观景和品味历史的重要场所。新增通往屋面的钢结构楼梯,屋面四周内退新建不锈钢栏杆,两者均按现代语境和形态设计施工,体现时代特点并与老建筑对话。多余的老砖也返用于屋面铺地,形成新旧材料高差的另趣味性;内部院子两侧用大面积落地玻璃窗,明亮通透开敞。 2.1.4 植被 楼房的中部后部,因楼板坍塌及1985年闲置后发芽长出两棵麻楝大树,不仅与我素庐渊源深长,且与老建筑构成优美摇曳,景致优美,所以应顶住阻力而保留。 2.1.5 结语 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设计策略是能留即留、宁缺勿建,留存其物理真实性。今天的“我素庐”早已成为游客驻足、村民自豪的地标,连接起老人和孩童的自我认知和归属感,在巨变的环境中优雅自信,默默诉说着澳头故事。这样的历史建筑一旦消失将导致整体记忆的消亡和文化的断层。我们也很希望,这样的一幢旧楼,能起到教育引导村民,提升他们对传统建筑认知的作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保护文化及传统的自觉者。 2.2 北欧当代艺术中心扩建 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前身是澳头学校,1993年由祖籍澳头的新加坡人蒋德水捐建,位于北部群落(澳头村北部)东侧村口,再次以实物方式表现出澳头与海外的连接,也是海外赤子之心的呈现,是对澳头有着重大意义的公共建筑。9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期,建筑结构材料风格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砖混结构、小窗、平屋面、碌顶和外立面直线装饰线条等。该建筑于2000年中期改为儿童福利院,2010年初有厦门艺术家暂居未做大改动。2016年政府引进丹麦艺术家并希望办成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因原学校空间较小需要扩建而满足美术馆之需。在中国沿海地区由贫弱到发展富裕后,该建筑功能也从内转外,由北欧艺术家植入艺术元素,希冀以优化澳头面貌。与我素庐相比,时代从脱贫到文化富足、由连接东南亚到欧洲,时间和维度早已超越前人,而复杂的周边物理环境首先是个难题,风格多样,欧式、现代式、无外装饰、传统闽南式、新中式等,在这些滥建筑 2.2.1 联系墙 由老建筑四层建筑角边开始,以三段折线墙慢慢过渡延续到村办公楼北侧附近,形成微妙的空间关系,以墙体而非建筑来连接迥异的两栋建筑;墙体外侧垂直竖向排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