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2).docVIP

《有理数的乘方》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2).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9 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 2.能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方运算中的括号、符号问题.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方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并初步了解了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但对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并且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能力不足. 活动经验基础:学生通过探索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亲身经历了归纳、猜测、验证、推理、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了有理数的算理,进一步体会了化归的思想方法;体验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 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当底数大于1及小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3.能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全面了解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借助变式例题和反例练习,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对比、计算、交流等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即简单的混合运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通过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教学活动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设计说明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新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既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点小聪明但学习不刻苦的人,刚走出校门就到一家公司打工,觉得打工很辛苦,就想着如何利用自己的小聪明从老板那里多赚点钱.一天他想到了数学中的乘方知识,如果和老板签订这样的合同,让他第一天给我2分钱的工资,第二天给4分钱,第三天给16分钱,以后每天给的钱数是前一天钱数的平方,6天后就会发大财,老板会破产.我想老板只看到前几天的工资只不过是几毛钱,说不定会答应的.想到这里,他马上跑去向老板说明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老板真的一口答应,并和他订下合同: 本公司职工某某,经本人同意,即日起的工资按以下方案发给:第一天发给0.02元,以后每天发的钱数为前一天发的钱数的平方,期限6天. 哪知道6天后老板叫财务给了他3分钱,就这3分钱还是送了人情,他的工资根本就没有3分.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果的巨大反差是由于底数的不同,然后对比、归纳得出当底数大于1时,它的平方比底数大,且随着平方次数的增加,它的结果增加的速度是相当惊人;当底数小于1时,它的平方比底数小,且随着平方次数的增加,结果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减小.从而对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初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说明 当底数大于1及小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比较抽象空洞,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而且枯燥的练习使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创设工资的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最好的“诱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在一种新鲜的、活跃的思维之中. 二、例题分析 例1 (教材例3) 观察例1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进行交流. 例2 计算:(1)-3×24;(2)(-3×2)4;(3)(-3)×(-5)2;(4)[(-3)×(-5)]2;(5)(-4×32)+(-4×3)2. 解:(1)-3×24=-3×16=-48;(2)(-3×2)4=(-6)4=1 296; (3)(-3)×(-5)2=(-3)×25=-75;(4)[(-3)×(-5)]2=152=225; (5)(-4×32)+(-4×3)2=(-4×9)+144=-36+144=108. 教学说明 本例题设计了5个小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再与同学交流,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对比(1)与(2)、(3)与(4)、(5)式加号前后的运算,思考结果不同的原因,体会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教材中的“做一做”.学生动手探索得出的结论是意想不到的,一张纸对折20次后的高度有几层楼高.从而体会“底数”的作用. (2)教材中的“想一想”.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反馈练习 1.判断下列各题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给出正确的解答: (1)-22×(-32)=4×(-9)=-36; (2)(-2)2×(-3)2=4×(-9)=-36; (3)(-22)×(-32)=4×

文档评论(0)

131****5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