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df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练掌握近代、新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 2.让学生归纳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1.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及主要特点。 2.社会习俗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近代、新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深刻理解影响近现代中 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高度认识社会习俗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 另外还要明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恰恰能让我们感受时代的变迁,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 特别是近现代中国交织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物质生活与习俗确切的从细节方面展示了近现 代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示意图 三、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归纳与实质 1 归纳:(1)一条主线: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两大领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3)两大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4)三个方面: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5)四个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 实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 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 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民主化。 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比较 (1)近代和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 比较 近代 现代 “洋装”“洋布”“断发易服”、西服、中山装, 由灰蓝单调到五彩缤纷,由单一款式走 衣 五花八门 向多样化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 由生活水准低到解决温饱问题到注重吃 食 为时尚 好 住 西式建筑、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住房状况空前改善,“安居工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性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向西方化发展,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变化区域不平衡,东南 沿海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而广大农村受封建思想影响,变化不大。 五、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及主要特点 (1)主要表现 2 (2)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 ①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 ②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 ③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④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 社会示范作用。 ⑤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但传统习惯仍坚如 磐石。 六、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使西方的 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 化。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 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 3 (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 式,引领时代潮流。 [易误辨析]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史料] 史料一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