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 作者: 毛峰林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 外语学院, 山东, 烟台,264005 刊名: 外语教学 英文刊名: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 : 2001,22(2)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6条) 1. Keene Donald 日本人的质问 1983 2. 林屋辰三郎 日本文化史 1988 3. 吉田精一 日本文学鉴赏辞典(古典篇) 1967 4. 马场秋子 和歌の読ゐ方 1988 5. 山田胜美 中国古诗鉴赏辞典 1978 6. 三好行雄 日本文学史 198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罗春霞 . 方萍 中国古诗与日本和歌、俳句的对比研究 - 黄山学院学报 2004,6(5) 本文以诗歌比较为手段, 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和歌、俳句进行对比研究, 从中梳理出日本诗歌在承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 有其偏狭而独特的发 展: 题材更狭窄, 形式更凝炼, 审美更纤细. 2. 期刊论文 毛峰林 . Mao Fenglin 日本和歌俳句读解的语用视角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6) 日本和歌俳句是诗歌语言与文化精神的融合体, 作为形式独特的诗歌语篇, 它表现出独具特点的隐喻功能与信息功能语用特征, 其中语篇隐喻及概念隐 喻与特定的意境表现密切相关, 而信息结构规律则与背景信息密切相关, 二者显现的语用特征与日本人特定的审美观及价值观相照应, 以语用视角探讨和歌 俳句, 将使我们更加准确读解和歌俳句趣旨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 3.期刊论文 毛峰林 . 李素杰 日本和歌俳句与隐喻表达 - 日语知识 2006(10) 日本诗歌主要以和歌俳句为代表, 其语篇类型为五、七音节交错而成的三十一音节语篇与十七音节语篇, 短小与微观是和歌俳句的显性特征, 而其中浓 缩的日本人自然观与世界观则是重要的隐性内涵. 4. 期刊论文 权宇 . QUAN Yu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6)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 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中, 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 女相恋之情", 俳句" 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 然而, 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美学追求, 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 俗的禅的意境之上. 5.期刊论文 李卉 . LI Hui "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的象征意义 -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6) 在日本的和歌史上," 黑发" 一词一直被喜爱并沿用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所表现的含义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的同时, 也促 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审美情趣. 6. 期刊论文 宋馨华 日本古体诗歌的一朵奇葩-- 论日本俳句的创作和翻译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21(3) 俳句是日本文学格律诗体的一种传统形式, 它是从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样式-- 和歌发展而来的. 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首先, 俳句是由5、7、 5三行17个音组成的; 其次, 俳句中一定要有一个季语. 另外, 俳句中还经常使用断句字、比喻, 俳句还强调节奏和声音所带给人的印象. 对日本俳句进行翻译 , 既要考虑它的格式特点, 又要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7. 学位论文 宫下正兴 以日本大正时代为背景的郭沫若文学论考 2006 在留日10年间,郭沫若形成了他的早期文学观,在异文化的风土中成为一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文学巨匠——《女神》在五四新文学界奠定了地 位。他早年和鲁迅一样由拯救国民于“体”到拯救国民于“心”弃医从文转变。他的思想内涵广泛涉及到来自西方的近代思想,大正时代的日本文化等 。其中,日本和歌、俳句及自我小说等对他产生深深的影响。他又曾娶日本人为妻并养育五子,与日本有了不解之缘。 虽然有一些人在感情上至今仍不能原谅郭沫若在1937年夏抛弃日本妻儿逃离日本返回中国后与于立群另组家庭一事,而且不能理解文革初期他对自 己所做的违心自我否定,但是他不屈的追求文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他在某种意

文档评论(0)

zxs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