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沙孟海印学思想模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沙孟海的印学思想模板 浅论沙孟海的印学思想模板 PAGE / NUMPAGES 浅论沙孟海的印学思想模板 论沙孟海的印学思想 前 言 “浙人不学赵伪叔,偏师独出殊英豪 ”, ① 这句话是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 对沙孟海印作的高度赞美。可见沙先生在中青年期间的的篆刻艺术已经有了一个 很深的成就。但是向来以来沙先生的印学还未被人们全面的认识,人们只知道书 法家之沙孟海,而不闻篆刻家之沙孟海。此虽为符合逻辑之现象,但对于完好的 认识、研究作为艺术家的沙孟海来说,终有未臻全面之憾,况且沙老的篆刻艺术 创作贯串其一世大多半期间,此中极为重要的艺术活动以及所获得的成就,不论 于基自己仍是整个近现代印学史,均有侧重要的意义和研究的必需性。 一、沙孟海平生简介 沙孟海先生是我国今世书坛泰斗、有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与篆刻家。原名文若,号石荒、沙村、决明、兰沙、僧孚。一九零零年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九九二年卒于杭州,享年九十有三。 沙先生从前从国学冯君木学古典文学, 从艺术大师吴昌硕 赵叔孺学书法与篆刻,兼治古文字学,金石学。当时沙先生年轻有为,聪慧过人,更兼出名师指点,进步很大,在沪上书法篆刻界已小出名气,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对其印作极为赞 赏,曾赠诗:“浙人不学赵撝叔,偏师独出殊英豪。”高度评论他的成就。中年后,结纳诸多文学界绅士,或请业问疑,或沟通商讨,识见愈广,成就愈深,加上自己治学谨慎,勤苦研究,成绩卓著,加上本治学谨慎,勤苦研究,成绩卓著,暮年则专注学术理论研究,其书法艺术的成就更上交口称誉,驰名国内外。沙先生一生著作宏富,择其要者有:《近三百年书学》、《印学概论》、《助词论》、《沙村印话》、《兰沙馆印式》、《印学史》、《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书法集》、《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沙孟海先生历任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文物管理委 ①沙更世:《沙孟海篆刻集》,北京:荣宝斋第一版社, 1994: 4。 1 员会,浙江博物馆声誉馆长,西冷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声誉理事、 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声誉主席,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声誉 会长及浙江省历史学会声誉顾问等职,并于一九八九年获“国立浙江美术学院终 身教授”之称呼。 二、沙孟海印学思想的形成与篆刻艺术的创作道路 沙孟海先生自幼便遇到了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的熏陶,其父亲沙孝能先生喜 欢书法篆刻,对沙孟海影响至深。沙先生曾回想说:“余治印受之庭训,先君子 平居每用书法篆刻自遣。” “先父在世时,也写篆书,刻印章,我约略认识一部 分篆文。家里有《会稽刻石》、《峄山刻石》,书店里又看到吴大澂篆书《说文 部首》、《孝经》、《论语》,喜极,每日临习,加上老一辈的夸赞,干劲更足。······在中学修业时,礼拜天常为人写屏写对 ” ① 于此可知,沙老的篆书发蒙甚早,约 在 20 岁从前已具根基。如 12 岁时已随口读出报纸上所刊篆书大印“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多半督之印”; 19 岁便能用篆书为亲朋书《李氏祠堂记》。沙老初期的篆书此刻获见不多,但由其自述中我们仍可见其谨慎工整之风采,沙老在青年时 期曾偏攻篆书,据其谦称这是因为写行楷 “笔力脆弱,学了五、六年,一无进展 为了藏拙起见,我便舍去真、行书,专学篆书 因为篆书书写的人少,一下子 出了乳名望。 ”② 正是因为有了集中学习篆书的经历, 不单于此后的书法带来凝重、敦朴的风骨,也同时为沙先生的篆刻艺术、印学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沙孟海先生的篆刻师法宽泛,不居一家一派,秦汉六朝、明清诸子,无不汲 叔”,“印章款识,造语之工,莫若伪叔,伪叔著述赡富,文章尔雅,小品有琢,宜其名浏亮,无施不行矣。余之真爱伪叔,大氐以此。” ③ 这时悲庵的文章学问使 之倾慕,对于赵叔孺,则敬慕其治印之精:“于治印初师叔老,其为元朱文,为 列国玺,古今无第二手,心慕手追,到现在弗能逮。” ④ 沙孟海先生首次拜见赵叔孺 ①周振:《沙孟海论书语录图释》,上海书店, 2003 : 108。 ②沙孟海:《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第一版社, 1997: 480。 ③沙孟海:《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第一版社, 1997: 354。 ④沙孟海:《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第一版社, 1997: 356。 2 时是在上海虹口,叔老即赠《滨虹草堂藏印》一部分认为鼓励之意,其弟子吴泽 与沙先生为知交,能够说,赵之印风于沙老先生的影响是贯其一直的,不论是在 篆刻艺术的创作思想上,仍是技法上。 1922 年冬,沙老首次拜见吴昌硕先生是在 上海山西北路吉庆历,这对沙老先生的篆刻和书法是个至关重要的转折,从篆刻 来说,在雅妍的面目中又注入了一股峻拔之势, 此间的作品也多吴氏的浑刚之气,在形和神上都能得精巧。与此同时,又结纳了正在教授吴先生之孙

文档评论(0)

153****8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