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 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 得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 助!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 6 个生字。认识 4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 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 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 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 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 “登”完成课题) 《登 鹳雀楼》。 第 1 页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 “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 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 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 行。 第 2 页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 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 能看得远。) 4 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 “人”、 “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 “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 “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 ,直穿 “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 “日”的左下方,撇捺要 平衡。 层:外面是 “尸字头,里面是 “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 “米、女”上下各半。 “米”最后一笔 是捺, “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 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2.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 3。 第 3 页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名家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本年级学生的

文档评论(0)

小蜗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