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VIP

2019-2020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2020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任真适性,也就是让自己如其所是的那样本真存在,让自己去 其遮蔽而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现在必须进一步追问的是:对于陶渊明而言,什么 样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才不违其本性?要如其所是的那样 存在就得先知道自己是谁,要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一个人 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就可能在生活中装出一副自己非其所是 的样子,因而,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首先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正 是从这一角度,卡西尔断言“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不过,“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只是指二者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在每一 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并不能分为前后两截,人总是随着自我认 识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成为自我。人是一种不断地反复审视和探究自身的存在物, 自我认识不仅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自我存在本身。陶渊明每次出仕都是 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化,出仕的过程也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矫厉” 和扭曲自己以迎合官场的痛苦经历中,他才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在本性。 陶渊明对自己青少年时的天性和志趣的描述彼此矛盾,有时他写“忆我少壮时,无 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此诗中陶渊明是那般志大气雄而又豪侠莽 撞;有时他又写自己“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诗 中青年诗人又是那般闲静淡泊,超然世外。前后诗歌所描绘的好像是两个陶渊明, 陶渊明自己恐怕也不能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他早年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 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早期形象勾画的相互出入显露了他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自己给自己勾画出的自我形象,是他自己如何确立自我身份的前提,是建构自己存 在方式的参照系,“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①.陶 渊明对自我认识的矛盾造成了他存在方式的冲突,造成了他在人生旅途中进退出处 的左右摇摆。老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 游走。”所谓“东西游走”指游宦四方。年少时从仕于千里之外,身奔走在仕途而 心仍念于家里。从仕时也有想摆脱事务而求自适自在的志向,曾表达了自己是为时 势所激被驱上了游宦羁役。所以他有“心为形役”的苦恼,而心与身的冲突与分裂, 更让他产生了害怕失去此生的焦虑与不安。 陶渊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在个人生存的困境中来审查自己存在的根基,在身心分裂 时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一次次踏入仕途后的烦恼痛苦,一次次在官场中的 怅惘失落,不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被压抑、政治地位受到威胁、同僚的排挤,主要是 由于官场的气氛、人事的羁绊与自己的心性不合,屈己从人便造成了自己的身心分 裂。陶渊明用了十几年“东西游走”的光阴,经过行迹的出处不定和精神的痛苦矛 盾,终于对自我获得了异常深刻的体认,用漫长的生命旅程换来了一句沉甸甸的感 叹-■“聊复得此生!” 注:①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选自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因此一个人不了解自己 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 “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陶渊明出仕的过程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 最终认清了自我。 陶渊明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显露了他一直以来对自我认识的 矛盾。 陶渊明“东西游走”经历的内在原因是“少儿穷苦”,游宦四方给他带来了 “心为 形役”的苦恼。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文的论证环环相扣,文章先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入手立论,再从实现自我 先要认识自我的角度切入,论证了陶渊明的自我体认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文章善于引用理论,例如卡西尔的“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以此来论 证陶渊明的自我认识应基于对自己生命真性的认识之上。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以突出陶渊明早年自我体认时的矛盾。 本文的第二段与三、四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陶渊明的进退的左右摇 摆实为心与身的冲突。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卡尔西说“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对于陶渊明而言,要实现自己任真 适性的理想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而 陶渊明的屈己经历也让他渐渐成为自我。 从仕后念家,始出便思归,这成为了陶渊明每次出仕的心理模式,陶渊明的这种心 理最终让他明白役于人是由于役于己。 陶渊明身上的确曾有过对功名的向往,但现实使他身心分裂,难以体认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