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doc

复发性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发性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复发性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1 病例资料 1 2 讨论 3 文2: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报道并文献复习 6 1 临床资料 6 2 讨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复发性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文1:复发性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指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肺部,发生于头颈、喉部者少见。现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进行 文献 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及预后。 1 病例资料 患者罗××,男,68岁,因“反复声嘶10年,喉部新生物摘除术后10月,加重伴气促3天,气管切开术后2天”于2009年5月31日急诊入院,第三次入院。患者因“反复声嘶10年,加重1月”于2008年8月4日入院,入院前门诊病理检查示:“左声带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伴炎性坏死,灶性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B2008-24491”,入院后纤维喉镜检查示:“左声带菜花状新生物,动度较差,右声带正常”,颈部彩超示:“两侧颈部未见确切异常”,喉部CT示:“左侧声门下区见一突向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考虑声门下区占位性病变”,再次病检示:“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及表面溃疡形成,其内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另有多量磷状上皮呈乳头状瘤增生B2008-25987”。术前其余检查未见手术禁忌症。于2008年8月12日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左声带新生物摘除术,术中见左声带中份边缘有一淡红色纤维状瘤样新生物,表面光滑,约×大小。术后予以抗炎对症处理,术后病检示:“左声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B2008-26761”,患者未转入肿瘤科放疗而于2008年8月19日出院后门诊随访。患者因“左声带新生物摘除术后8+月,声嘶加重2月”于2009年3月30日第二次入院,门诊纤维喉镜检查示:“左声带后份边缘见红色肿物,基底宽,左声带动度良好,声门裂闭合差,右声带正常”,于2009年3月31日第二次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左声带新生物摘除术,术中见左声带上份边缘有一淡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约×大小,摘除新生物后用电凝处理创面。术后予以抗炎对症处理,术后病检示:“左声带、神经鞘瘤B2009-11650”,免疫组化示:“左声带:神经鞘瘤。EMA(-),Desmin(-),Ki-67(10%),a-SMA(-),S-100(+),CK(-),MBP(+)”。其中Ki-67阳性率较高,建议随访观察IHC2009-00996。声嘶好转,于2009年4月9日出院。患者因“左声带新生物摘除术后8+月,声嘶加重伴气促3天气管切开术后2天”于2009年5月31日第三次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因“呼吸困难1天”,在院外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行气管切开术,喉部CT示“声门喉腔含气基本消失,见形态不规则密度填充,双侧声带显示不清,软组织影上达声门上区,下达声门下区,密度不均匀,考虑喉部占位性病变。术后气促缓解而转入我科治疗,入院后纤维喉镜检查示“左声带中后份可见暗红色新生物,大小约×,自左声带边缘长出,基底较窄,遮盖声带,声带及声门下未窥及”。再次病检示:“左声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B2009-21297”, 免疫组化示:“左声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100肿瘤细胞灶性(+),Desmin肿瘤细胞(-),MBP肿瘤细胞(-),Ki-67约20%肿瘤细胞(+),a-SMA血管平滑肌(+),ALK肿瘤细胞(+),Vim肿瘤细胞(+ +)”。颈部彩超示:“两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喉部探及一弱回声团,横径约,厚约,其上下径因气体干扰显示不清,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较均匀,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于2009年6月12日在全麻下行喉裂开喉部新生物切除术,术中发现左声带中后份有一暗红色长条形新生物,新生物上达会厌中份平面,下达声门下,有一窄小的蒂在左声带中后份,完整切除新生物,约××大小,术腔创面用生物膜覆盖。术后予以抗炎对症处理,术后病检示:“左声带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送检左声带、左声带上份及下份、左声带后份、左喉深部均无肿瘤残留。肿瘤位于黏膜下,由疏松的、增生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呈编织状或束状,混有数量不等的炎细胞。表面上皮不完整,有溃疡形成。间质血管丰富,可有粘液变。肌纤维母细胞可呈梭形至星形,核增大呈圆形、卵圆形,胞质嗜酸性到嗜碱性,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可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可出现局灶性的多形性,核分裂象常见,B2009-23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ting1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