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作业.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七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 〔下学期〕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课题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节次 第2-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和题目 根底性 作业 〔必做〕 1.【初读·有感】 〔1〕读课文,找韵脚。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韵脚,说说这样押韵有什么好处? 〔2〕读课文,画节奏。再读课文,为文章划分节奏。 〔3〕读课文,通文意。三读课文,疏通文意。 〔4〕读课文,常积累。反复阅读课文,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 〔1〕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2〕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水 / 不在深,有龙 / 则灵。斯是 / 陋室,惟吾 / 德馨。苔痕 / 上阶绿,草色 / 入帘青。谈笑 / 有鸿儒,往来 / 无白丁。可以 / 调 / 素琴,阅 / 金经。无 / 丝竹 / 之乱耳,无 / 案牍 / 之劳形。南阳 / 诸葛庐,西蜀 / 子云亭。孔子 / 曰:何陋 / 之有? 〔3〕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4〕略。 设计: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感知文意,识记课文。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开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新编 2.【细读·积累】请你根据所学,分别找出本文中的一词多义1个、词类活用〔3-4个〕和古今异义词〔3-4个〕。 参考答案: 一词多义 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知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设计:积累字词释义,学会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开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新编 3.【深读·析法】请从文中任选一句或几句话,可从结构、语言、手法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从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运用类比的手法,强调人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从小的突破口切入,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章内容、写法等,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写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开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新编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比·人】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禹锡? 材料一: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 王叔文的“ 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当一名小小的 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成心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快乐,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大姐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