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内膜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核生物内膜系统; 在内膜系统中,除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核膜外,还有两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可视为内膜系统的产物,即溶酶体和微体。 ; 1955年de Duve利用电子显微镜于大鼠肝细胞中发现了溶酶体。 1.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 2.植物细胞无单独存在的溶酶体,但大多数植物和真菌细胞含有一个或几个大液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 3.细菌细胞中无溶酶体,但有些细菌细胞在细胞壁与质膜之间的质周隙中含有水解酶,具有类似于溶酶体的作用。;第一节 溶酶体的基本特性 一、形态和大小 溶酶体:是一种由单层膜包围的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异质性囊泡状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内消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多呈球形,有的可呈卵圆形。直径一般为微米,含60多种酶,多为水解酶,最适pH3.5-5.5。;二、化学组成 (一)溶酶体膜 一层由双层磷脂构成的厚7-10nm的单位膜。 膜脂:绝大多数为磷脂,与其他生物膜的主要差别是含有多萜醇的衍生物和bis-单酰甘油磷酸。 膜蛋白:C-端含有一个由11个AA组成的短的胞质尾巴,可能是这类蛋白从高尔基复合体向溶酶体运输的通用识别信号。改变或使C-端胞质尾巴缺陷均可阻止这类蛋白向溶酶体的定向转运。;溶酶体膜的特性: A.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抵御自身水解酶的降解。 B.膜中嵌有质子泵,可利用ATP能量,维持溶酶体中酸性内环境,有利于溶酶体酶的活性。 C.具有多种载体蛋白,可及时将水解产物向外转运。;(二)溶酶体酶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多样的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磷脂酶等,可将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水解为细胞能够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由于这些酶的最适PH一般为3.5~5.5,故称其为酸性水解酶。 其中的酸性磷酸酶普遍存在于溶酶体中,并能通过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显示方法稳定可靠,故常将其作为标志酶;三、溶酶体的来源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反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小囊泡,故溶酶体来自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膜蛋白和溶酶体酶都是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并进行糖基化后,通过膜泡运输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上进行加工修饰,并经过分拣包装,从反面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转运到溶酶体。;溶酶体酶的合成与分拣: A.N-端信号肽引导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蛋白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寡糖链上含有M-6-P,溶酶体酶共有的标志) B. 转移至高尔基体Cis面膜囊,溶酶体酶的N-键寡糖经过两步反应:1)溶酶体酶分子中存在识别信号,即信号斑,由三段信号序列通过折叠相互靠近形成的一个特殊构象或三级结构,可被磷酸转移酶特异性识别。溶酶体酶的N-键寡糖在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催化下将磷酸化的N-乙酰葡糖胺(GlcNAc)基转移到一个或多个甘露糖的第六个碳原子上;2)磷酸二酯酶切去GlcNAc基,产生M-6-P残基。;C.在反面高尔基网上存在M-6-P的受体,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对M-6-P具有高度特异性,并且它的分布比较集中。带有M-6-P残基的溶酶体分子与反面高尔基网上的M-6-P的受体结合,两者的结合使溶酶体酶与其他蛋白分离并起到局部浓缩的作用,最后以出芽的方式包装成衣被小泡,运往晚期内体。 D.在酸性(pH5-5.5)环境中M-6-P与其受体脱离,并被磷酸酶切去磷酸。受体通过膜泡运输回到高尔基体,被循环利用;晚期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将溶酶体酶送入溶酶体中。;;;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溶酶体酶的合成和成熟经历的步骤: ;四、溶酶体的降解底物与溶酶体的类型 溶酶体在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细胞内消化。 (一)溶酶体降解底物的来源(3种) 1、胞饮物:细胞外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 2、吞噬物:细胞外微生物或大颗粒物质。主要发生于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中,如巨噬细胞。 3、胞内自噬细胞器:细胞自身多余或衰老的细胞器。 ;;(二)溶酶体的类型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和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多呈球形,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或膜的碎片。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它物质进入时才有酶活性。;;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当初级溶酶体融入来自细胞外或细胞内的消化物后,所形成的复合小体。是一类将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