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幼儿社会教育的内涵.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途径与方法是:“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规定以“遵循幼儿品德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纠正了幼儿德育服务于政治形势的错误导向,是新中国幼儿德育发展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90年代初,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研究的背景下,使幼教界的德育理念开始突破原有的框架,德育的内涵向社会性方向缓慢延伸。90年代中后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率先使用“社会”领域代替了“品德”领域。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2012年10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纵观历史,幼儿社会教育这一概念若隐若现。20世纪上半叶,在陈鹤琴、张宗麟等人的努力下,幼儿社会教育就已较为系统和完善。此后,幼儿社会教育又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消失,有时只是通过“常识”、“品德教育”的形式出现,一直到《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给我们建立、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提供了法规、政策及理论的空间。本节课小结这一节课主要讨论了幼儿社会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在五个不同时期,幼儿社会教育的内涵是有差别的。随着幼儿社会教育概念的科学化和丰富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也越来越符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教育活动走向科学化。第二节幼儿社会教育概述二、幼儿社会教育、德育、社会性发展等概念的辨析(一)社会性发展与社会化的概念思考与讨论: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幼儿社会化的内涵(区别与联系)。1.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个体心理特征变化的一种描述,即个体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如自我认识、自我控制与调节等)社会认知的发展(如对他人、性别角色、规范等的认知)社会行为的发展(如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撒谎行,告状行为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克服困难、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如依恋感,同情心,责任感,羞愧感等)2.社会性发展与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的社会化以社会性发展为基础与前提,但同时又推动社会性发展。(二)幼儿社会教育与德育概念的辨析思考与讨论:幼儿社会教育与德育的内涵(区别与联系)幼儿社会教育应是一种以发展幼儿合群性为主的基础性教育,而不应把“谦让”、“利他”等视为其主要目标。[案例呈现]幼儿A是中班的小朋友,刚从玩具架上取下一套插塑玩具,高兴地玩着。突然幼儿B走过来说也要玩。幼儿A不给,于是两人争夺起来。老师看见了说:“我看谁谦让,谁就是好孩子!”幼儿A极不情愿地把插塑让给了幼儿B,幼儿B以胜利者的姿态玩起了插塑。幼儿A则失望的离去。幼儿C与幼儿F在荡秋千时发生了冲突,找老师解决。老师说:“你们都是大班的小朋友了,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了。今天老师不管你们,你们自己去解决吧。”不一会儿,幼儿C跑来告诉老师:“老师,我们解决了,我让他谦让给我玩。”老师无言以答。请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这里“谦让”变成了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幼儿社会教育注重的是幼儿基本的生活态度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协商、合作、轮流、分享、表达等交往技能,学会互利互惠的交往与适应社会是其主要目标。要处理好合群性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要在发展好幼儿合群性的基础上进行“谦让”、“利他”等的道德教育。学者刘焱(1999年)指出,德育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概括: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本身是有层次的。最底层的是“合群性”,即指在人群中生活的基本态度与能力。从利益

文档评论(0)

刺猬的优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